只是还完了第一期。
以林氏影业的实力,要一下子还上这些贷款也不是问题,但陶玉书肯定不会这么做。
考虑到公司资金的流动性,如果要收购明报集团,林氏影业账上最多能动用1亿现金。
玉郎机构去年没分红,账上能动的资金至多不超过16亿,加在一起才26亿港元。
距离收购明报集团这样的庞然大物来说,还有很大的差额,要想将这个想法落地只能融资,质押股权贷款是最简便的方法。
“早知道不买这套房子了!”算了一下账,陶玉书有些懊悔的说道。
林朝阳笑着说道:“十亿八亿的生意,还差这几千万?”
他从容说道:“以咱们的实力,要拿下明报集团是有些吃力,但问题不大。不管是林氏还是玉郎机构,都在我们的牢牢掌控之中,质押一部分股权也没关系。”
“借了钱总要还。”陶玉书说。
“真要是把明报集团的控制权拿到手,还怕还不上钱吗?”
陶玉书和林朝阳对视了一眼,对于已经熟悉了资本市场操作的她来说,林朝阳的潜台词并不难理解。
“那就等见面聊吧。”
数日后,湾仔。
湾仔道上车水马龙,建筑鳞次栉比,街道两侧大楼上霓虹闪烁,很符合好莱坞电影中对亚洲城市的刻板印象。
那一块块看似不起眼的店铺招牌,却藏了不少宝藏,杭州酒家便是其一。
这家开业时间不长的餐厅经营的是香江为数不多的杭帮菜,虽然门牌看起来不大,但味道却十分正宗。
陶玉书把请客地点放在这里,是花了心思的,因为金庸就是浙江人。
“查先生!”
“林生、林太,好长时间未见了!”
一见面,双方热络了打了个招呼。
落座后,点了东坡肉、酒酿丸子、西湖醋鱼等几道杭帮菜的经典菜系,陶玉书笑着说:“这家老板可是地道的杭州人,手艺传家,查先生可以品鉴品鉴。”
“听林太这么说,我的胃口倒是被吊高了。”金庸笑呵呵的说了一句。
等菜的功夫,三人聊了些家常。
金庸提到了《入殓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