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密谋除武帝之事,
第一次便是衣带诏一事,东汉末年,曹操迎奉汉献帝迁都于许昌。
参与护送汉献帝东归的安集将军董承在政权分配问题上与曹操产生了矛盾,毕竟在权利之争中谁也不能轻易让步,
董承后来官拜车骑将军,又是董贵人的父亲,即便是如此他也还是不满足,权利的欲望难以填满,
在建安四年(199),董承对外宣称(《三国志》说“辞受”,《资治通鉴》说“称受”,都是指自称接受)接受汉献帝衣带中密诏,要诛杀曹操,又与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子服、议郎吴硕等同谋。
大耳刘备一开始没有参与,后来曹操与之煮酒论英雄,刘备方才与董承同谋。
在衣带诏之事还未开展之前,他又看出此事多半不能成,若是再不走可能把小命也搭进去,便率先幸运的逃离许都,
董承对王子服说:“郭汜当年有数百人,但曾击败李傕几万人,就看足下与我是否同心了!昔日吕不韦有子楚之后得以富贵,现在我和足下也是这样。”
王子服连忙推辞:“我惊恐而不敢当,而且兵力不足。”
董承回答道:“如果事情成功,就能得到曹操雄厚的兵力,还不满足吗?”
王子服又问:“在京师有办事的人吗?”董承答道:“长水校尉种辑、议郎吴硕都是我的心腹。”双方随定下密谋。
最终,到了建安五年(200)之时,董承阴谋败露,同谋者均被诛杀,国丈董承和自己的贵人女儿均为此搭上了性命,还赔上了不少人的性命。
第二次便是伏皇后之事,伏皇后给自己的父亲写信,原因很简单,自己的天子丈夫过于窝囊,先是受制于董卓一头,后来又来了个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样的事情接连发生二次,对于也是贵族出身的伏皇后而言,也确实是很憋屈,
自己的丈夫被人欺负成这样,自己也不能坐视不理啊,所以她写信给自己的父亲要求增兵援助,让父亲多联合一些诸侯一起干掉曹操。
但是密信来往不是次次都能保证万无一失,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在最后一次传递密信之时便出事了,
她的父亲没收到信件,反而让曹操的细作截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