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官、世家也是乐于与他司马家往来,再加上他司马家千年世家的名望,
更是有不少人乐意与司马家交好,当时的太尉杨彪还与他司马家定有一门亲事,可惜后来也因衣带诏等种种变故而就此做罢了。
司马防育有八子,因字中都有一个“达”字,当时号称司马八达。
曹操逐渐察觉司马懿“有雄豪志”,又发现他有“狼顾之相”,心里很忌讳。因此对曹丕说,司马懿不是甘为臣下的人,必会干预我们的家族之事。
但因曹丕和司马懿关系很好,总是维护他,而得以无事,于是,司马懿勤于职守,废寝忘食,遂使曹操安心。
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征讨张鲁,司马懿随军。
他对曹操说:“刘备用诡计俘虏刘璋,蜀中之人还未曾归附他就又兴兵争夺江陵,这正是破刘的大好时机。
今若在汉中陈兵示威,益州(指蜀地)就会震动不安,再进兵威逼,蜀兵势必瓦解。趁这个机会,一定能大功告成。
圣人不能违时,也不能失时。”但是曹操却说:“人苦于不知足,已经得到了陇右,还想得到蜀地,这是人心无足。”
所以没有听从司马懿的计策。既而司马懿跟从曹操南征孙权,大破孙权,正是因为曹操没有听从他的建议,
才给了今日的丧家之犬河内司马氏一个栖息之地—蜀汉,若是当初曹操听从他的建议率先占了蜀地,
那他岂不是只能选择向南,去投效东吴了,虽然往南的路毕较好走些,毕竟南方多丘陵、平地,而往西却是多高山,道路狭窄崎岖难行,
自己难行而曹爽追兵亦是难行,还有些机会躲过追兵,若是往南去,自己走的快,而曹爽追兵亦可走水路或是陆路骑兵追击,那很快便容易被赶上,
现在想来司马懿觉得自己当初“耿直”的献计取蜀地便是想坑自己,给他自己少一条退路,好在曹操最终没有采纳他的计策,才让他多了一条退路,
如若逃亡南方东吴便会多了几分波折,除非事先与吴主联系妥当,但是自己当时本以为已经稳操胜券,怎可能再去勾连东吴,留下把柄,让世人寻得他的短处。
大军回军之后,孙权遣使乞降,向曹操上表称臣,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