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凉州北部与匈奴、鲜卑接壤,西南部与羌人接壤。因此,从地理位置看,凉州是拱卫伪魏、特别是中原地区的战略要地。
同时,凉州地域辽阔,气候温凉,水草丰美,畜牧业的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特别是出产古代战争重要的战略资源——优良马匹,配备凉州马匹的骑兵部队的战斗力很强,号称“凉州大马,横行天下”。
因此,无论是从战略要地,还是从物产丰富的价值来看,凉州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哪怕是大汉在此占一个小小的郡,也会引来伪魏疯狂进攻,而自己人马又只有这么点,怎能长久的在此地坚守下去,
凉州地势呈西南高东北低,主要山峰冬青顶、莲花山、天梯山、第五山,海拔2000-3200米;东北部是凉州平原,呈西北—东南向延伸,
多是草原沙漠,很少有像扁都口这样能据险而守之地,若是没有强大的兵力、后援,是根本守不住的,因而姜维只能无奈的放弃这好不容易得来的凉州一郡之地,
“卫将军,这是弟兄们用鲜血换来的一郡之地,怎可如此轻易的便弃守?”俄何烧戈道,很是不赞同姜维撤军的决定,
在他看来,只要是吃到嘴里的肉,怎么可轻易的吐出,能吃应该多吃点才是,只要能拿得下,却是没有看到一片大好形势背后隐藏的危机,以他们这点兵力是根本不够看的,
毕竟现在的蜀国大将军是费祎、不是他姜维,根本不会再给他们更大的支持,在费祎看来,现在还是休养生息更重要一些,丞相的北伐遗志什么都还是可以往后靠靠,
虽然说他当初也是丞相的人,又深受丞相器重,是丞相一手提拔上来的,有多器重呢?从建兴三年的邀请同坐一车便可以看出来,这点是姜维也羡慕、比不上的,
建兴三年,丞相诸葛亮征讨南中凯旋时,朝中众官数十里设道迎逢,这些官员的年龄、官位多在费祎之上,
而诸葛亮却特请费祎同坐一车,于是众人对费祎莫不刮目相看。
而后诸葛亮以刚从南归之由,命费祎为昭信校尉,委以重任,让其出使东吴重申盟好,可即便是丞相如此看重于他,他也不愿兴大军、糜费过大的北伐,毕竟这不符合他让百姓生息的为政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