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了试探,但公孙康为了示好,杀了东吴使节向曹魏邀功。后来公孙康病死,弟弟公孙恭接替太守职务,
因为身体病弱,政策和之前一样,东吴捞不到多少好处,于是又扶持野心勃勃地公孙渊上台,公孙渊把叔叔公孙恭关了起来,取而代之,上台之后,便与东吴通好。
东吴扶持公孙渊,有它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希望公孙渊能够在辽东尽可能的牵制住曹魏的一些兵力,曹魏并不希望看到两方结成同盟。
于是在吴嘉禾元年三月(232年),孙权派周贺、裴潜出使辽东,却被魏将田豫截杀,船队损失惨重,周贺被杀。
虽然没有达成目标,但随后公孙渊却派人宿舒、孙综回访,孙权还是非常高兴,给公孙渊加官进爵,可谓是纵使君虐我千百遍,我待君依旧如初恋、初心不改啊。
此时的魏、吴、辽三方,形成了微妙的三角关系。公孙渊虽然亲近孙吴,但无奈与魏接壤,这是如鲠在喉的巨大威胁,所以公孙渊的态度其实已经在悄悄改变。
到了第二年三月,孙权再次想出使辽东时,遭到了以张昭为首的重臣集团的激烈反对。据记载:
“举朝大臣,自丞相雍以下皆谏,以为渊未可信,而宠待太厚,但可遣吏兵数百护送舒、综,权终不听。”
孙权却表现得非常强硬,甚至把刀都拔出来了,表示朕意已决,偏要去,那远在辽东的公孙渊很是让他魂牵梦绕,即使几次伤了他的心,他也不愿放弃派人出使辽东。
这次孙权的船队规模极其庞大,人数过万,旌旗蔽日,满载金银财宝,携带九锡准备赏赐公孙渊,
但正如张昭所预料的那样,公孙渊竟然变卦,对东吴使团挥起了屠刀,吴军几乎全军覆没,财宝损失无数。
而有几个幸存的使者逃到高句丽,竟意外打开了对朝鲜半岛建立联系的大门。
公孙渊此后把使节首级送到洛阳,上表给曹魏,自称立了一大功。
东吴的使者命运多舛,四次出使竟有三次被杀,让孙权很是恼怒,已经彻底的伤透了他的心。
公孙渊此举,是既不想得罪曹魏,也不完全信任东吴,想要平衡三角关系。
但他却高估了自己这颗砝码在天平上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