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的原理。
总之,不管怎样,最终的结果都是,直百五铢钱在市场上驱逐了原来的五铢钱。这样,刘备通过大量发行他的虚值大钱,客观上达到了取代对方货币、套购对方物资、最终破坏对方经济的目的。
面对刘备发行虚值大钱、咄咄逼人的货币贬值政策,魏、吴两国是如何应对的呢?下面,我们先来看看魏国的情况。
魏国地处北方,自东汉末年黄巾起义以后,社会经济遭受了严重的破坏,货币经济日益衰落,后来在董卓铸造的减重小钱的冲击之下,货币经济被彻底地摧毁了,基本上退回实物经济状态,公私都很少使用货币,而是使用稻谷、绢帛作为交换的媒介。
曹操统一北方之后,借鉴“秦人以急农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的经验,为了增加粮食收入,保证军需供应,大力提倡屯田,使社会经济逐渐得到恢复。
曹操初步安顿了北方之后,于建安元年(196)迁都许昌,被汉献帝封为名义上还存在的东汉丞相。
于是,他亲率大军南下征讨刘表、孙权,希望能够实现统一,结果在赤壁被周瑜率领的孙权和刘备的联军打败,败得很惨。
当时,曹操为了筹集粮草,在北方恢复使用五铢钱,但是他恢复使用的是旧钱,还是另外铸造了新钱,正史中没有记载,私家的记述又都相互矛盾。
曹操实际上在洛阳开炉铸造过钱,他本来是想以此整顿币制,取代董卓留下来的恶钱,重新恢复使用货币,借以安定社会,提振民心,也便于他调配社会资源,加强管理。
但是,汉代在洛阳、长安的两大造币中心先后都毁于战火,被那该死的董卓给毁了,两汉积累下来的铸钱技术也都失传,因为缺乏技术上的支撑,曹操所铸造的五铢钱虽然重达三铢,
但是铸工低劣,并不比董卓的恶钱好多少,作价却比董卓的恶钱还要高,因此并不受欢迎,只能被封存在府库里。
公元221年,魏黄初二年,蜀汉章武元年也就是刘备东征孙吴的当年,曹丕也曾于三月份下令恢复使用五铢钱。
这是因为他准备征讨东吴,恢复使用货币主要是便于从社会上筹集所需要的军需物资。
曹丕向社会上投放的货币,就是曹操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