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爽帝:从高平陵事变开始逆袭 > 第二百八十四章 照拂,搬起石头砸孙权脚的陆伯言(2/3)
不是一枚当一百枚五铢钱花吗那我就当一千枚,两千枚,五千枚,吃死你。陆逊实在是不长记性啊,建安七年那次就是因为孙吴在曹魏地盘上推行虚值货币而输的一塌糊涂,这次又来一遍。

    陆逊铸造了大泉五千、大泉两千、大泉当千分别可兑换5000、2000、1000枚五铢钱,这些钱比直百五铢重量还要轻,却要当上千枚五铢钱用,这些钱无一例外都被运往蜀地。

    第一次货币战争孙吴的失败是因为孙权不能禁止物资出境,但蜀国可以啊,蜀国可没有豪门大族制约蒋琬。

    结果这些大钱几乎都流回孙吴境内,这可是您吴国的法定货币啊,在蜀地用不了,回到故国的怀抱总可以用了吧,最后蒋琬甚至打算用这些大泉货币买下江南大族的铁矿。

    陆逊的货币政策引起了豪门世族的强烈不满,陆逊不得不在当年就取消大泉五千和大泉两千,回炉重铸。

    因为这次货币战争,在豪门大族的一片反对声中,陆逊被罢相,但陆逊被罢相可不仅仅是因为此事坑了那些私铸铜钱派人到蜀中买物资的东吴豪门世家,

    更多的还是他过多的参与了孙权的“家事”(太子人选),才让孙权“忍痛”顺水推舟的将其罢相打压,顺了那些豪门世家的意思,

    虽然陆伯言身后也有一个陆家撑着,但东吴的世家可不是只有他陆家一家,足足有四家,世人称之为吴郡四姓,以他一家之力也不可能抗衡其余三家。

    六朝吴中顾陆朱张吴郡四姓,萌生于东汉,崛起于东吴,几百年间兴衰演变,为当时的政治军事作出过杰出贡献。

    汉代有衣冠子弟垄断州郡掾属的惯例,这种情况在江南同样存在,而且在吴郡表现得尤为突出。

    由于吴郡的显贵多,四姓子弟求仕的也多,所以孙权特予照顾,以致“郡吏常有千数”。

    自汉代以来,州郡掾属例由州郡地方长官辟用本地人士担任,此制至三国亦然。

    四姓的崛起,在东吴一代。孙权据江东而王,不能不依靠江东世家大族的全力支持。

    吴郡朱张顾陆四姓代表了江东世家大族的核心与主体,在孙吴政权的创建、稳定、发展与衰落的全过程中,都发生了重要作用,成为孙吴政权重要的支柱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