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爽帝:从高平陵事变开始逆袭 > 第二百八十八章 赐宅,三国时的房价(2/4)
数量计算,每个农业人口的月平均收入,只有区区的200元,这么低微的收入,肯定只能维系最低水平的温饱,很难在像洛阳、成都这样的都城买得起好的房子,

    在汉末时代,非农业人口大致有两种,一种是高居庙堂的官员,比如四世三公的袁绍家族,另一种就是以商业、小手工业和佣工的身份,生活在郡县城镇的大量平民,

    刘备发迹前,按照他所售卖的商品(草席、草鞋与草编),完全是自产自销这个特征,他应该归属于小手工业从业人员之列,屠户出身的张飞,和弃农经商、从河东往涿郡贩卖大枣等特产的关羽,都是以赚取商品差价为目的,所以属于商界人士,

    而更多的普通人,则通过出卖劳力生活,也就是雇工。汉末的雇工,大多在包饮食的同时,实行月薪制度,部分文献曾详实的记录了,包括河西边郡在内的,各地官方佣工的薪酬标准,如“平贾一月,得钱二千。”

    所谓平贾,就是政府征召有营造手艺的匠人,给出的法定薪酬,也就是说,当时一个符合官府征用标准的手艺人,每个月能得到2000钱的高薪,月收入赫然是诸葛亮的10倍!但诸葛丞相的祖父辈都是做官的,在出仕之前也不全是靠种地来养活一家老小,

    当然,这只是最高的薪资,就平均水平而言,一般政府带有徭役性质的雇工,如从事公共设施建设,像是治河、修路等等,一般只有450到500钱不等的报酬,总之,无论是官府征用,还是私人雇佣,具体的酬劳,都与时间、地区、工种,以及佣工的年龄、手艺有很直接的关系,说白了,你有多大能耐,就拿多少钱。

    从这个价格来看,以普通雇工每月平均500钱的收入为准,发迹之前的刘备他们,只要咬牙拿出一年多的收入,就能顺利的买下一套质量较为一般的房子,在城镇里扎根立足,而放到当今,这无疑就是痴人说梦了。

    各朝各代经济、政策、人口密度的不同,房价也参差不齐。

    据《礼记·王制》记载“田里不鬻(yu)”,意思是说,土地不能随意转让和买卖,全国的土地只能由国王来分封、赏赐、授予或收回,这便是所谓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了。

    但在周懿王3年(公元前897)三月,一个叫裘卫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