蹈,若将绝而复连。鼓震动而下乱,足相续而不并的辞句,即要求舞人在却蹈时,既做到蹈鼓的鼓声仍按节拍一点不能凌乱,还要求做到前足将离鼓面,后足就刚好踏在另一鼓面上,双足弹跳连续不绝,始终不相并落在同一鼓面上。
盘鼓舞也很注意手袖和腰肢的动作。
张衡《舞赋》有裾如飞燕,袖如回雪的描写。
傅毅《舞赋》有罗衣从风,长袖交横的辞句,都是反映了舞者轻盈敏捷的动作,舞袖衣裙掀扬的姿态。边让《章华台赋》有俯仰异客,忽兮神化辞句,张衡《舞赋》有搦纤腰而互折,嬛倾倚而低昂的句子,这些辞句都是描写女舞者那纤细灵动的舞腰所具的神妙姿态,体现了舞者柔韧的腰功和高超的技巧,显然女子比男子更适合这样的舞蹈。
盘鼓舞也常和俳优谐戏串演在一起,这使盘鼓舞的场面更加轻松活泼,增加了宴会的欢乐气氛。
又过了一会儿其中的两个舞姬正蹋鼓而舞,身后各有一个俳优,正跳跃向前。
地上置有五盘,一个高挑的红衣舞女双臂高扬,甩长袖于身后,似正用急速的舞步,向前踏盘奔去,粉红色的长袖翻卷,她身后有一个上身赤裸、下身穿红裤的侏儒,伸臂向前追逐那个红衣舞女,喜剧效果极浓,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只舞在女眷的厅中也有上演。
阮籍也忍不住道:“此舞真是柔中带刚,可谓阴阳相济也。”
何晏打了个酒嗝道:“除了舞姿,此舞的意境也是不差的。”
一般来讲,汉族的舞蹈以舞手、舞袖为主,而外来民族的舞蹈则以脚踢旋转见长。
盘鼓舞既舞手舞袖,表现腰功技巧,又踏盘踏鼓,反复徘徊旋转,表现腿功技巧。
舞蹈中长袖的走向,下腰的造型,给人以流动感、婉柔美,而盘鼓上腾跃、顿踏的形象给人以节奏感、刚劲美。
因此盘鼓舞既富于轻柔之美,又有着惊险性和力度感。
有柔有刚,刚柔相济。与之相比,巴渝舞偏于刚,而巾舞偏于柔。
盘鼓舞是汉族舞蹈与外来民族舞蹈融合后产生的一种崭新舞蹈。
这种舞蹈中有时还掺入丑角,专用侏儒伴舞,伴舞的笨拙与主舞者典雅的舞容形成了鲜明的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