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爽帝:从高平陵事变开始逆袭 > 第三百三十章 各取所需,守护潘淑的孙权(2/3)
平陵事变以前的曹爽,曾毁中垒中坚营归中领军,所以中垒营在魏明帝时可能独立存在的。

    另外典志中存在的骁骑将军、游击将军在曹魏不常置,

    中护军“掌外军”,由于镇守宫外,相对独立。

    尽管制度上隶于中领军,实力也远逊于后者,在政治斗争中的地位也很重要。

    魏文帝时期,中护军还隶属于中领军。

    司马懿长子司马师担任中护军时,就利用职务之便“阴养三千死士”,进而趁曹爽出城之时,发动高平陵政变,占领武库,控制京师,夺取政权,但也这也没持续多久,司马氏便被曹爽击败,远遁蜀国了。

    曹魏时期实行中外军制度,实际上中军和外军都是中央直辖。

    中军就是京师的禁卫军中领军、中护军所部,驻扎宫城内外,尽管经常外出作战,但作为精锐,人数不多。

    现在醒悟过来的曹爽后为了巩固权位,把各处强兵聚集起来,中军兵力遂超过了十万人,这一举措也是效仿了前世另一个时空中司马懿的作法来的。

    蜀汉实力不强,中央机动部队实际上就是禁卫军。

    蜀汉的禁卫军也是领军、护军制度,但源流不同。

    蜀汉的领军是某支军队的统帅,诸葛亮北伐时留在成都的领军或中领军则是禁卫军长官。

    所以还存在前领军、行领军等其他武职。

    中领军下辖虎贲、羽林,虎贲营由虎贲中郎将统领,虎贲营的步兵和骑兵分别由虎步监和虎骑监统领,虎步营兵力达五六千人。

    还设羽林中郎将,下设羽林督(也称中部督、殿中督)负责殿中宿卫,可能还存在羽林左部督、羽林右部督。

    蜀汉的护军起源于东汉大将军出征时设的中护军,曹操也设过护军中尉。

    但蜀汉护军是刘备出征时的中军亲兵,赵云、陈到都担任过此职。

    夷陵之战后,刘备一直留在永安宫,直至去世,这支军队便成为永安宫的护卫。

    李严以中都护的身份与诸葛亮共同辅政,这支军队也因诸葛亮与李严的矛盾遭到排挤。

    蜀汉的护军一直具有临时性,是大将出征时的亲兵统领,时立时废。

    光禄勋、卫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