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爽帝:从高平陵事变开始逆袭 > 第三百九十五章 给予厚望,繁忙的丞相府(2/3)
其势力发展与统治形式的变化划分为三个阶段,即:

    第一个阶段霸府发展时期,从建安元年到建安十三年,曹操的司空府掌握实际权力,起初设在许都,与汉献帝及朝廷同城,中央政府在名义上设有三公中的司徒,不设太尉;曹操后来消灭河北袁氏,将司空府迁到邺城,与帝都分离。

    第二个阶段霸府巩固时期,从建安十三年到建安十八年,曹操自命为丞相,废除旧有三公制度,并扩大了相府的规模,行使原来中央朝廷的职能。曹操不再返回许都,也不再朝见汉献帝。

    第三个阶段霸府成熟时期,建安十八年到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封魏公受九锡,成立魏国,并在邺城修建社稷宗庙,置尚书、侍中、六卿及五曹,建立起中央政府机构,后又称王,采用近似皇帝的礼仪制度,准备完全取代汉献帝的朝廷。曹操开创了霸府政治的模式,为此后权臣篡夺政权提供了可以借鉴的范例。

    刘备称帝建国后,诸葛亮担任丞相“录尚书事”,他没有自己的相府,办公地点是在宫里的尚书台。

    直到刘备病死,刘禅继位之后,“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丞相)府治事。”

    这才有了府署。蜀汉的丞相府共存在11年,其中前4年设在国都成都,诸葛亮南征时派遣长史向朗、参军张裔留守,战事结束后即领兵返回。

    此后7年,诸葛亮率师北伐,丞相府常设于汉中,或随军开赴前线,成都设留守相府,由长史、(署府事)参军各一人主持。

    蜀汉丞相府的性质是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诸葛亮的相府掌握国家的最高军事权力,又控制着中央和益州地方的行政权力,说它属于管理军务的军府应该没有什么疑问。

    但是蜀汉的丞相府是否也属于“霸府”?因为前述霸府往往是由奸臣创立并主持的,这与孔明传统的忠臣形象不相符合。

    但如果用霸府概念的含义来衡量,即霸府是权臣建立的控制皇帝和朝廷,作为国家实际权力中心的府署机构,那么诸葛亮的丞相府在许多方面是基本吻合的。

    诸葛亮无论在成都还是北驻汉中期间,都牢固地掌控着蜀汉政权,其身份地位高于普通的丞相,并对后主刘禅实行严密的监视与限制,因此称他为权臣并不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