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爽帝:从高平陵事变开始逆袭 > 第三百九十七章 张昭成所图,权臣对君王的提防(1/4)
    杨综跟随在曹爽身后进得西厅,杨综继续开口道:“丞相,张昭成此人所图不小啊,掌握区区一教之实力便想与一国做交易,既要大魏给他封王、也要实际的封地,

    此人还看得清大魏如今真正的掌权者是谁,能找对门,毕竟自武帝、诸葛亮之时起到如今莫不是如此,皆是军政皆出丞相府,如今的大魏是咱们这里,蜀汉则是费文伟的大将军府。”

    曹爽坐下继续问道:“这张昭成真是胆大,其势力还远不如当初太平道的黄巾军,也不知谁给他的胆子?张昭成能给大魏带来什么好处?”

    杨综回道:“禀丞相,张昭成派来的那个道士说若是大魏攻蜀,他们五斗米教便会在适当时机在蜀地的包括成都等地起义,里应外合,以助我大魏一臂之力,毕竟如今已不是诸葛亮掌权之时,想要起义也容易些。”

    诸葛亮在建兴五年(227年)春率领大军北赴汉中,军队总数约有八万到十万之间,占据蜀汉全国兵力大半。

    从此时到他在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五丈原,其间整整七年都没有回到成都去朝见后主。

    如果说是因为战事繁忙的话,那么建兴九年(231年)他从祁山回师后,到建兴十二年(234)兵出斜谷,有三年时间没有作战,在此期间孔明也没有回过蜀中。

    就连诸葛亮去世时也留下遗嘱,把尸体埋在定军山,不愿归葬成都。

    这就令人感觉很反常了。据陈寿《三国志》所言,“当此之时,亮之素志,进欲龙骧虎视,苞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

    说明当时他的志向是久驻汉中,伺机伐魏,并未想回到成都去安度晚年。

    他的这种做法,并不合乎传统的封建礼制,因而后来受到某些蜀汉大臣的责难。

    如诸葛亮死后,李邈上书曰:“亮身杖强兵,狼顾虎视,五大不在边,臣常危之。”笔者按:“五大不在边”,典出《左传·昭公十一年》,孔颖达疏引贾逵云:“五大谓大(太)子,母弟、贵宠公子、公孙、累世正卿也。”

    是说这几种人权势过盛,长期居边则容易反叛朝廷,因此李邈说他常常为此替朝廷担心。

    诸葛亮领兵在外、久不朝见,这一点也与曹操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