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见于楚宋之分···言后五十岁当有真人起于梁沛之间···”
曹操去世前一年,陈群等人劝曹操做皇帝时,奏到:“汉行气尽,黄家应兴,殿下应期···”
也就是说,经过“包装”、“改良”,“汉行气尽,黄家应兴”中的“黄家”,被曹操解释成了自己!
可以说,这也意味着,某种程度上,曹操本人,获得了在“黄家”的宗教地位。
可以说,曹操给出的条件,在经济上、组织上、教义上,都满足了青州黄巾的诉求。
走投无路,天色渐寒,生存困难的青州黄巾,自然也就答应了曹操的条件,归顺了!
曹操收青州黄巾时称:魏武之强,由此而始。
其实,单纯从军事战力的角度看,青州军不算能打。
当年,被公孙瓒、陶谦都击败过,此后,随曹操作战,也出现过多次溃散,并不算是精兵。
然而,“魏武之强,由此而始”,却确实如此!首先,曹操有了一支规模较大的直属武装。
这个直属武装,有两重意思,首先是常备军。
曹操称“受降卒三十余万”。一般认为,以当时破敌文书以一当十的传统,青州军规模应在2万左右。
要知道,此前,曹操自己的兵力只有数千!而且,“旧兵少,新兵不习练”。
当然,更大的意义在于:庞大的兵源。
青州黄巾,父死子继,兄弟相继,治屯连兵。(《三国志陶谦传》引《吴书》)
也就是说,百余万男女,平时耕种,但男子皆是青州兵的预备役。
后来,不少朋友疑惑:收青州黄巾就这么多人可,怎么到了官渡之战的时候才那么点兵呢?
其实,青州兵是兵农合一的。需要时披挂上阵,不上阵时在家务农,或从事后勤运输。
官渡之战时,曹操最头疼的就是粮草不继,因此,让青州军从事生产、运输工作也是自然的了!
同时,更重要的是,号称百万的男女人口归顺曹操,这给曹操提供了庞大的劳动力!
“及破黄巾,定许,得贼资业,当兴立屯田”,也就是说,有了青州黄巾的牛和生产工具及人口,曹操才有了实施屯田,足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