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看来,现在国家稳定,校事这个职位完全没有用了。
程晓最后补充,即使校事制度对国家有利。
以礼仪来说,还是太伤大臣的信了。
而且他们的奸佞性格已经暴露,弊端已现,完全可以废黜校事制度了。
大臣们会不会怕校事?这是一定会。如果自己被校事府挂号,那“领导”第二天就能跟看“小人书”似的“欣赏”你的一天。最恐怖的,就是你永远不知道是谁在“贼”着你。
其实在战乱时代或者不稳定的时期,如果对校事刚需的话,我们应该能够理解。
但国家相对稳定后,校事的存在必要性就会被质疑。而且校事府的从业人员都会是什么人?换言之你是领导你会喜欢用什么人?
一定是听话,思想行为狠辣刁钻的人。
曹操曾经从言语中透露出了自己对于校事的入职门槛要求,不必经过管理选拔程序,也不必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只要听从君主的驱使,即使是“群盗”也可以。
好一个英雄不看出处,但曹操的确忽略了官场上和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
当然,我相信三国时期也有的校事承担了匡正或是提醒大臣的人。
例如当年徐邈贪杯,校事还好心提醒了曹操的“禁醉令”,在徐邈多次无视法令之后,才上报曹操的。
校事的存在,是历史的需求,但如果从业人员出现塌方式问题,就会出现制度上的崩塌。久而久之,就会导致腐败并加剧阶级内部矛盾。
高柔曾经找到曹操抱怨校事工作人员经常诬陷他人,作威作福,有很多恶劣行径。曹操一开始还很袒护校事,但最后也将问题人员处理了。
“三无”的校事都能无法无天到这种程度,当国家稳定之后,就会有大臣们对校事进行系统性的攻击。
当然,校事就是皇权和大臣之间的牺牲品而已。
到了今日(高平陵事件之后),基于三十多年来大臣们对校事的不满集中爆发。
便有了以程昱的孙子程晓牵头,主动上疏曹芳请求废黜校事制度,当然曹芳点不点头没用,还是要曹爽点头才行。
曹爽看罢程晓的奏疏将其合起来开口道:“这程季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