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谦据《无量寿经》、《中本起经》制成《菩萨连句梵呗》三契;康僧会亦曾制此曲,又传《泥洹呗声》。
此外,作“胡呗三契、梵响凌云”的帛尸黎密多罗也是西域人;月氏人支县南“裁制新声,梵响清美”,传“六言梵呗”于后世。
“原夫经震旦,夹译汉庭。北则些(法)兰,始直声而宣剖;南惟(康)僧会,扬曲韵以讽通。”(宋赞宁《宋高僧传》)他们所传梵四,应该是西域风格的佛曲,因此这些异国风味的“胡呗”并没有广泛流传开来。
魏明帝曹叡太和四年(公元230),陈思王曹植游鱼山,感鱼山之神制,他在游览境内的渔山(太和三年曹子建被封为东阿王)时,
闻空中有一种梵响,清扬哀婉,细听良久,深有所悟,乃摹其音节,根据《瑞应本起经》写为梵呗,撰文制音,传为后式。
曹子建既精通音律又善于论着,又喜欢读佛经方才能创出梵唱来,
于是删治《太子瑞应本起》始着《太子颂》(今浴佛赞)而“以为学者之宗,传声则三千有余,在契则四十有二”传为后式有六契的“鱼山梵”或“鱼山呗”,后世简称“梵呗”,现全称“鱼山梵呗”。
属印度声明学的中国汉化念经体系,也是解决汉梵“单奇”、“重复”唱诵的体系,是中国化梵呗标准原声的简称。历史以来鱼山成为正宗梵呗标准的代名词。
孙权看着颇为不安的支谦又笑着开口道:“卿放心,朕知汝信佛,自是不会让卿做一些有悖佛法之事的,只要卿教导新太子汉学便可,若是新太子喜欢佛学,也可为其稍加讲解。”
支谦双手合十道:“既如此,仆便放心了,仆定会尽力将平生的学问传授于新太子,以尽博士之责的。”
博士源于战国,秦及汉初,博士的职务主要是掌管图书,研究古今以备顾问,秦始皇时有博士七十人。
汉承秦制,诸子百家都有博士。汉文帝时,始置《书》、《诗》的一经博士,并立诸子传记博士,有博士七十余人。
汉武帝设五经博士,教授弟子,从此博士成为专门传授儒家经学的学官。汉初,《易》、《书》、《诗》、《礼》、《春秋》每经只有一家,每经置一博士,各以家法教授,故称五经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