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进军到安上(今四川屏山)一带。
这时,高定的主力主要集结在旄牛、定筰、卑水(今四川美姑)一线,诸葛亮为了吸引叛军主力决战,在到达卑水地区后,暂停前进,以等待叛军向卑水地区集中,以便一举消灭之。
高定的主力果然向卑水地区集中,自益州郡北上增援的雍闓、孟获部队也在向这个地区运动。
这时,叛军内部发生了内讧,高定部将杀死了雍闓,结果造成孟获军停止了向卑水地区的增援。
诸葛亮看到已经不能将叛军聚而歼之,于是果断向当面的高定军发起了进攻,击败了高定军。
高定的部队后撤到邛都(今四川西昌)准备继续抵抗,又被诸葛亮大军击败,并攻占了邛都。高定带领残部二千人不肯投降继续抵抗,被蜀军最后全部消灭,高定战死。
这时孟获军已经向益州郡老家撤退,诸葛亮大军立即展开追击。
与此同时,马忠的东路军进展顺利,在牂柯郡击败了朱褒部队,平定了该地区的叛乱。
李恢军在攻入南中益州郡一带孟获根据地后,遭到了强大部族武装的包围。
李恢在孤军深入、又没有诸葛亮大军消息的情况下,利用欺骗手段、麻痹部族武装,而后趁其不备,发起反击,一举将优势的敌军击败,并荡平了益州南部地区,占领了孟获的根据地,切断了孟获军的退路。
225年5月,诸葛亮大军渡过泸水,进入益州郡。在克服了气候、地形、运输等困难后,在味县(今云南曲靖)以北地区追上了孟获的部队,经过激战,击败了孟获的部队,生擒孟获。
接着,诸葛亮大军南下到达味县地区与李恢的部队会师。
随后,大军向西挺进,进兵滇池(今云南晋宁东),并分兵平定了四周的部族,这时是225年秋,整个战役胜利结束。
南中已平定,东吴刘阐亦从交州回到吴国,打消接管的念头。
而诸葛亮则分南中四郡益州、永昌、牂柯、越巂为六郡益州、永昌、牂柯、越巂、云南、兴古,以当地人或将领统领,有人曾劝谏诸葛亮留兵镇守,但诸葛认为这有三不易:
第一:“若留外人,则当留兵,兵留则无所食,一不易也(若果留下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