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卑人群同源于东胡。
正值东汉初年,北匈奴西迁,南匈奴保塞,拓跋鲜卑乘隙第一次南迁,至“大泽”,即今呼伦池(达赉湖)。
由于地“方千余里,厥土昏冥沮洳(指沼泽地带),谋更南徙,未行而崩”。
诸汾遵命率众南迁,几经险阻,才到达匈奴故地,即今河套北部固阳阴山一带。这里水草丰美,树木繁茂,是牧猎的好场所,并接近了中原文化。
拓跋鲜卑进入匈奴故地后,与留居故地的匈奴融合。拓跋力微时,在75个异姓部落中,属于匈奴的就有贺赖氏、须卜氏、丘林氏、破六韩氏、宿六斤氏等。匈奴部落加入拓跋鲜卑联盟后,与之杂居共处,相互通婚,逐渐被鲜卑化。
拓跋力微时,拓跋鲜卑开始了第三次迁徙。
拓跋诘汾长子秃发匹孤率众从塞北迁居河西。
“秃发”或即“拓跋”之异译。
由于拓跋部众还梳着辫子,故当时人又称之为“索头”鲜卑或“索虏”,以区别于剃去部分头发的其它鲜卑部。
拓跋本支,从力微时起就游牧于上谷(治今河北省怀来县)以西,云中(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东北)一带。
由于受西部鲜卑大人蒲头的袭击,部众离散,力微投依于五原郡(治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北)没鹿回部大人窦宾(纥豆陵宾)之下。
与宾共攻西部,宾兵败失马,力微以已所乘骏马与之。
宾感相助之恩,准其北居长川(今内蒙古兴和具一带),经10余年经营,诸旧部民渐往归附。
去年,也就是曹魏正始九年,杀窦宾子,并其众,诸部大人悉款服,势力增强,控弦之士达二十余万。
蒲头所统领的西部鲜卑主要是乞伏部、秃发部,
东部鲜卑则是以慕容氏、宇文氏、段氏三大部族为主。
段氏鲜卑是东部鲜卑的一支,也称段部鲜卑、段部、段国,是以鲜卑、乌桓族为主体,融合部分汉人和匈奴人而形成的一支游牧部落,
其根据地约在今辽西走廊一带,与同时期存在的鲜卑慕容部、宇文部皆属东部鲜卑的一支,段氏鲜卑是在东汉中叶迁入辽西的,
宇文部是公元1世纪时北匈奴被东汉击走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