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防备的牛前腿弯曲,低头做挣扎状。整个画面充分表现出狼的狡诈和牛的无奈。静谧繁茂的树林,凶猛偷袭的野狼和拼命挣扎的牛,构成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生动画面。牌饰层次丰富,线条流畅,工匠运用铸、压、锤等浮雕技艺突出图案的立体效果,把动物之间相互搏斗的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是草原生存法则和自然界弱肉强食的真实写照。
金牌背部略平展,有两个矩形横扣,便于与衣物连缀。应该是装饰于腰带、衣服、手套或头饰等物品上的一种扣饰。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匈奴人只会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只会放牧牛羊。
匈奴民族的文化并没有如大多数人想象的那样落后,他们除了没有创造文字外,在其他方面并不比汉族差。
匈奴人引以为傲的行业正是冶炼业,因此匈奴民族创造出了灿烂的装饰艺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青铜和金银器的制作艺术。
在很早的时候他们就在开采阿尔泰山(蒙古语意为金山)地区的砂金矿,然后利用内蒙古、山西、蒙古国境内随处可见的煤炭在冶炼黄金。
由于黄金质地较软,具有很强的延展性和可锻性,在加工方面相对青铜更容易操控。
匈奴人对于黄金的喜爱和汉族对于玉石的喜爱程度是一样的。
匈奴人对于黄金喜爱的习俗一直在北方草原民族中流传下来,直到现在的鲜卑时代亦是如此,
黄金,象征着财富、地位,是值得炫耀的资本,最重要的是,对于游牧为生,需要经常迁徙的民族来说,这种贵重金属还不易损坏,正是这一点,不管是北方的匈奴、东胡、鲜卑无不迷恋黄金制成的物件,
中原之地的人们则是更喜欢玉石,中原是礼仪之邦,因此不论是婚丧嫁娶,还是国家祭祀,以及日常言行,中国人都有着自己的一套礼仪制度,并且这些礼仪制度的执行,都离不开一件重要的礼器,那就是和田玉。
《周礼·春官·大宗伯》曾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壁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皆有牲币,各放其器之色。”
中国先民赋予和田玉无上的神圣性,并以玉制成器,以玉器礼四方,期望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