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个干儿子。据说唐僖宗时期宦官将领杨复恭收养了600多人干儿子,这个数字还是十分惊人的。那他们收养如此之多的亲信,背后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
在曹魏以前的东汉便是宦官专权最严重的时期。
宦官没有自己的后代,也就没有家族势力。很多皇帝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才喜欢用宦官来压制大臣。
大臣们败于宦官之手后,虽然心怀不忿却也无可奈何,只好在所着的史书中唾骂宦官。但是,唐代中后期的时候却罕见地出现了一个有一个宦官家族。
他们权势滔天,甚至,可以干涉皇位的继承。
宦官虽然不能传宗接代,但是,也有着对家庭的渴望。
他们通过娶妻的方式来收养子女,以此满足自己对亲情的向往。
等到东汉的时候,宦官的权力越来越大,甚至,可以与朝臣分庭抗礼。
与此同时,他们收养儿女的行为,已经逐渐成为了一种群体行为。朝臣们一直视宦官为异类,看到他们这样行事,自然持反对态度。
宦官养子为后的现象由来已久,早在秦朝时宦官赵高便曾收养义女,
“赘其婿阎乐,阎乐后弑二世”,可见当时宦官已有收养后代的现象,赵高收养义女并且招纳女婿入赘,赵高将养女视如亲出当做自己的后人。
秦汉时期宦官养子逐渐成为了普遍普遍,东汉汉安帝元初年间,宦官郑众收有养子并在其死后继承爵位,如《后汉书》载,郑众于“元初元年卒,养子闳嗣”。
此后宦官养子为嗣的现象已经逐渐得到国家的认可,东汉顺帝在阳嘉四年(135年)春二月丙子下令“初听中官得以养子为后,世袭封爵”,
宦官养子袭爵取得了合法地位,由此看来宦官养子为嗣在此前便早已被国家认可,并且宦官养子在此时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当初曹操的父亲曹嵩,便是东汉后期大宦官曹腾的养子,曹腾“用事省闼三十余年,奉事四帝”,被封为费亭侯,曹腾死后,养子嵩继承爵位。
东汉末年的宦官曹节、朱瑀也都收养养子,曹节、朱瑀死后“皆养子传国”。
东汉时期宦官收养养子十分普遍,但是并未严格遵循“异姓不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