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因违反法令而受重罪处罚者不计其数,加剧了社会的动荡。
人们未蒙其利,先受其害,各项政策朝令夕改,使百姓官吏不知所从,因此导致天下各豪强和平民的不满。
王莽因国内已有北海郡、南海郡、东海郡,而唯独缺少西海,为了凑全这“四海”,他穷兵赎武地出兵将青海湖一带的土地占领来设置西海郡。
为使这块荒地像一个郡,必须强制移民,于是增加了五十条严酷法令,以便增加成千上万的罪犯,满足移民的需要。
为了这个西海郡,王莽招来了最初的不满。
他将原本臣服于汉朝的匈奴、高句丽、西域诸国和西南夷等属国统治者由原本的“王”降格为“侯”。
又收回并损毁“匈奴单于玺”,改授予“新匈奴单于玺”;甚至将匈奴单于改为“降奴服于”,高句丽改名“下句丽”;各族因此拒绝臣服新朝。
王莽又主动挑起了无谓的争端,轻率地决定动用武力,不仅导致边境冲突,还使数十万军队长期陷于边疆,无法脱身,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造成边境战乱不绝。
始建国次年(公元10年),王莽接受表弟王舜的建议,集天下贤能之士皆来长安,开始编汇《汉语典》《医典》《婚丧典》《文学典》等重要典籍。天凤元年春三月乃成。
始建国三年(公元11年),匈奴、高句丽、老窝、浦涯等小国,先后臣服新朝。
王莽掌权之初,得到了一部分人的拥戴,也遭到不少人的反对。
王莽进京时曾召请新都相孔休,想任命他为国师,被孔休杜门谢绝。
大司空彭宣、王崇,光禄大夫龚胜,太中大夫邴汉等也请求乞骸骨,谢官归里。
以后,在他专权期间,一面大封其亲信,多达395人,一面将刘氏宗族诸侯王32人,王子侯181人废黜,其代汉野心逐渐暴露。
因此,刘氏宗族及贵族官僚相继起兵反抗是必然的。
居摄元年(公元6年),安众侯刘崇率百余人攻宛,因人少失败。
居摄二年(公元7年)九月,东郡太守翟义打出为国讨贼,以安社稷的旗号,起兵十余万,立严乡侯刘信为天子,三辅二十三县十余万人起而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