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恪松也顺势坐了下来,将外放官职一事说了个明明白白。

    原来老皇帝借着与南朝贸易往来之便,国库之危暂解,当然其中也有琼贵妃从沈瑞和翁元雁处得来的一笔孝敬。

    只不过,那些银钱瞧着多,跟国库真正需求比起来,杯水车薪。

    老皇帝手头有了钱,从前有些想做又不能做的事情自然要提上日程。

    其中之一,就是外放官员,进行其他各州县的发展建设。

    这职位听着风光,又任重道远,自然人选要慎之又慎。

    老皇帝其实心中有人选,只不过这一趟去了没个七八年怕是回不来,为了稳定朝局,有些人选自然要提前放出风声来,好让各家各府有个准备。

    比如,就像宋府这样的,到底派哪个儿子去,宋恪松其实是有向圣上进言的机会的。

    既然决定权在父亲手里,最后这机会又落到了宋竹砚的头上,这才让这位嫡出的、自负才华的三儿子不甘心。

    说到最后,宋恪松自己都有几分委屈。

    当着老太太的面,他竟以袖拭泪,略带哽咽:“儿子也是考虑了方方面面,才有了这决断,横竖只能去一个,不如叫竹砚先去了,他性子稳重,前几年也磨炼了出来……”

    老太太明白了。

    论能力才干,肯定是宋竹砾更强。

    但经历过之前那桩事,谁还敢把他放出去?

    还是搁在眼皮子底下更安心……

    若是宋竹砾就这样外放了,真要有什么不对的苗头,宋家远在圣京,根本不能及时察觉。

    等到时候闹出什么不可收拾的麻烦来,岂不是要全家跟着倒霉?

    宋恪松做这样的安排,别说老太太了,就连丹娘都很赞同。

    不愧是混迹官场多年的老人了,就是眼光毒辣,很有决断。

    老太太反过来劝自己的孙子:“你父亲既已这么说了,这一回且让你兄长去便是,你还年轻,还有机会。”

    宋竹砾愤愤道:“同样年纪,我远比二哥更出众,为何舍近求远?父亲未免偏心太过!”

    才说了两句,这父子俩又吵了起来。

    隐隐还有愈演愈烈之势。

    老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