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大娘子是个脑筋清爽,眼光独到的生意人。

    虽是女人,但利落大气,半点不输给那些常在生意场上跑的男人。

    商线这条路刚品出了点甜头,她上回来与丹娘一合计,就立马拿出了这一年的筹备,首先便是夏日里常用的物件。

    南朝国力远逊于大雍,从前商线未开时,双方还没那么多感触,这一打开,双方贸易往来,形势自然越发明朗。

    南朝那边有大雍想要的资源矿产,大雍有南朝想要的各种物件货品。

    双方一拍即合,不但充实了国库,也叫沿线的百姓狠狠赚了一笔。

    荷包丰盈,日子好过,却引来了匪乱。

    不巧的是,吴大娘子夏日前刚囤了一批货,打算运往南朝贩售,本来对面接手的商家都已谈妥,只要货到便能结清银钱。

    结果匪乱一出,谁还敢出门?

    也就沿途短线的买卖还能继续,这样拉长路程的商队是一个不敢动了。

    远的不说,就说之前两家派了商队出门。

    一样安排了人手,结果无人生还,连货物都被一劫而空。

    吴大娘子的商行自然不能再派人去。

    到时候人没了,货也没了,那才叫双重损失。

    可这一批夏日里常用的货物有时令性,不能一直放着,等到了来年又是烂在自己手里的损失。

    吴大娘子思来想去,没法子,这才不辞辛苦跑了这一趟。

    听完了吴大娘子的话,丹娘眉眼沉沉。

    “这批货有多少?你点个数目出来,还有,需要多少车马,也一并写上。”她沉思片刻开口道。

    吴大娘子连连点头。

    一旁的尔雅上了笔墨,吴大娘子就在纸上飞快盘点起来。

    这批货困扰了她已经有些时日,可谓烂熟于心。

    不消一盏茶的功夫,就写得完整明白,递到了丹娘的眼前。

    丹娘细细看了看,当看到最后涉及的银钱成本,她也忍不住倒抽一口凉气——足足十万两!!

    真要毁了这批货,损失就得吴家商行全部承担。

    到时候肯定要连累丹娘。

    她与吴大娘子合作至今,观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