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益强盛,不甘心坐以待毙,决意废除司马昭的权威。于是,他慷慨陈词:“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等讨之。”
虽然曹髦此举有些意气用事,缺乏谋略,但不得不说,在政治压迫和死亡威胁下,他没有软弱、屈辱和退让,而是敢于奋起抗争,视死如归,这种勇气令人敬佩。
然而,这场讨伐因为泄密,使得司马昭有所准备。当曹髦率领宫中侍卫攻打司马昭宅邸时,行至南阙,却被贾充率领的禁军阻挡,双方一触即发。
曹髦怒喝着挥剑杀去,贾充手下的士兵见是皇帝,毕竟有所忌惮,畏缩不前,想要退却。
然而,就在司马昭的军队眼看就要败退时,这场事件中的主角——成济登场了。作为司马昭的亲信,成济问贾充:“事情紧急,该怎么办?”
贾充回答:“司马公养着你们干什么的?还用多问吗?”领导一发话,成济自然心领神会,认为表现的时候到了。于是,他直接用长矛刺向曹髦,锋刃刺穿曹髦的身体,从后背透出,堪称“一击必杀”。
成济的“弄巧成拙”与悲惨结局
成济的这一举动,虽然凸显了他办事干脆利落,但最终却“弄巧成拙”。
弑君事件在古代无疑是巨大的冲击,即使曹髦被视为傀儡皇帝,杀害皇帝仍然是一个罕见且恶劣的行为。仅仅时隔20日,司马昭为了平息舆论,诛灭成济三族。
成济虽然是行刺的执行者,但贾充作为直接负责人,却未受牵连。归根结底,这是司马昭的阴谋。
然而,贾充作为司马昭的心腹,是司马氏集团的高层干部,司马昭自然不会因他而受损。而成济作为“临时工”,终究充当了司马昭弑君的执行者和替罪羊。
成济的教训与职场启示
成济的教训确实值得我们借鉴。从他的行为来看,他或许有“富贵险中求”的念头,急于表现以获得晋升。
但在复杂的政治斗争或职场中,明智的决策往往需要冷静思考和充分的战略规划。曹髦最先遭遇的其实是司马昭的弟弟司马伷,但司马伷选择不成为“出头鸟”,纷纷溃散,显示出他的政治头脑。
总的来说,成济之所以成为曹髦被刺杀的替罪羊,一方面是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