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是在1930年或31年,那时我们还在制作无声电影,但生意已经不太景气。是正修先生建议我们应该试试有声电影。于是我去了米国,带回了录音设备,并在广东制作了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白金龙》。
我还清晰地记得,《白金龙》的投资是一万元,但在广东上映后,票房收入就达到了六十万元,这部电影挽救了几乎破产的‘天一影业’。
我一直铭记着正修先生对我的启发之恩。
可惜他离开得太早了。
苏晨明白了自己曾祖父与邵六爷之间的这段渊源,但他认为邵六爷的话可能有些夸大的成分。
据他了解,1930年前后正是电影行业从无声转向有声的关键时期,像邵六爷这样精明的人肯定能预见这一趋势,去米国购置设备也是他深思熟虑后的决定。
而现在,他将这份功劳归于自己的曾祖父,显然是为了给老朋友的后代增光添彩。
既然人家给了面子,自己也不能不识抬举,特别是对于长辈。
因此,他谦逊地说:“六爷过奖了,我曾祖父在世时我还很小,加上我和父母长期住在南昌,很少有机会回香港看他,如今回想起来很是遗憾。
但我听说,六爷当年为了买那台录音设备经历了重重困难,真正让‘天一影业’起死回生的是您,我想曾祖父如果地下有知,一定会为您的成就感到高兴。”
苏晨的话说得恰到好处,让邵六爷开怀大笑,感到十分欣慰。
事实上,当年邵六爷亲自前往米国购买录音设备,途中遭遇海难,靠着一块木板和对设备的保护,在海上漂泊了一整天才获救。这是他一生中最自豪的经历之一,没想到苏晨也知道。
苏晨之所以知道这些,是因为在他的记忆中,每次回香港老家时,都会接触到许多以邵易富命名的事物——从学校到医院,从图书馆到养老院。
从奖学金到公共设施……邵先生对家乡公益事业的支持几乎是全面覆盖,因此,很多地方都有介绍他生平事迹的碑文,苏晨见得多了,几乎都能背诵下来。
老爷子心情极好,便趁兴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请求:“苏晨啊,我和你家祖上有交情,而你这孩子我也十分喜欢,所以我想冒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