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这样做,不仅会违背之前与港城某公司签订的协议,还会让之前宣传的改革成果显得虚假。
如果违约,港城公司可能会要求赔偿,甚至取消最近签署的锂电池研发协议。这会让其他企业质疑学校是否可靠。
但如果拒绝,对方可是来自军队的人,打着国家利益的旗号,这样的压力谁又能承受?
这一次可以用需要进一步了解情况来推脱,但下次如果对方派来更高级别的人,姜校长还能否应对自如呢?
思来想去,还是得找王集山商量,毕竟解铃还需系铃人,问题的解决还得靠他。
唉,真是让人头疼!
他拨通了王集山办公室的号码,却只听到忙音。
王集山在办公室里坐了很久,最后得出的结论和姜校长一致:解铃还需系铃人,要解决这个问题还得去找苏晨。
于是,他拿起电话拨号。
苏晨听完王集山冗长的叙述和他的困境后,沉默良久才开口:“王教授,我有两点看法。首先,如果学校决定转让这项技术,我们无法阻止,但华青电能会根据合同向校方和您索赔。其次,如果学校决定继续履行合同,而有人执意要闹,就让他们来找我。”
说完,苏晨没等王集山回应,便挂断了电话。
王集山拿着发出忙音的听筒愣了好一会儿,只能无奈地笑笑,然后放下电话。
在王集山看来,苏晨平时很有礼貌,今天如此行事,显然是因为内心的情绪难以平复。
的确,换作是谁,遇到这种情况都会不满。王集山清楚,华青电能为这个电池项目已投入超过15万元,这还不包括在闻州建立生产线的成本。
15万元,在1982年的华夏,对一个月薪仅几十元的人来说,简直是个天文数字!
就在他刚放下听筒的时候,电话铃声再次响起,这次是姜校长打来的。
当苏晨向姜校长提出两条建议后,通常做事雷厉风行的姜校长罕见地沉默了片刻,随后他用沙哑的声音慢慢说道:“老王,就这样吧,按照小谭同志的第二个建议行事。如果能谈成最好,不行的话再另想办法。”
王集山无奈地叹了口气:“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