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开局屠龙三兴大汉 > 第225章 衣甲未解剑犹寒 秋后练兵(上)(1/3)
    贾诩走得虽快,但还是被典韦堵住了,他平时里喜欢充当刘俊亲卫的角色,周仓也是没事就爱跟着典韦两人厮混。他自是关心结果,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坐在门口聊天。

    “贾先生留步!”见贾诩出来,典韦飞快跟上,但平时走得慢悠悠的贾诩今天在典韦眼里走得特别快。

    “莫要理会我,你等着吃喜酒。”贾诩没有停下,他自是知道典韦要问啥,头也不回远远甩回一句。

    典韦自是听到了,如同打了激血,看着满脸黝黑的周仓大笑,“哈哈哈,元福,来来来,且与我徒手战个三百合”

    两人刚刚交手,却见刘俊全身披挂,手持长枪而出,“元福,全周,你们去搬一面大鼓到府前的空地上。擂鼓点兵!”

    应下亲事,刘俊顿觉前所未有的紧迫感,这种危机感源自他对历史走向的一知半解。如黄巾之乱随时发生,如汉帝刘宏随时驾崩。谁叫他这个二打六的货色只注重剧情却忘了最重要的时间呢?

    练兵,强军之路,时不我待!刘俊第一次起了这种念头。

    在历史的长河中,练兵一直是强军兴军的重要途径。没有经过严格训练的士兵,就如同一群乌合之众,无法形成强大的战斗力。

    汉承秦制,刘邦建立西汉后规定,23岁至56岁的男子都要服三年兵役。这种制度不仅保证了军队的数量,也通过严格的训练提高了士兵的素质。

    然而,刘秀建立东汉后,却采取了与民休养的政策,实行罢兵。这一政策的初衷是好的,但长期下来,却导致了郡国兵的减少和兵制的混乱。

    由于士兵多是招募而来,未经训练,而且忘战日久,所以往往在战场上失败。

    面对这种情况,刘氏子孙不得不重新征召士兵,恢复刘邦的法度。但由于长时间的未经训练,征召上来的民夫没有一点战斗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开始募兵,让士兵常年累月地当兵。

    刘俊的这支队伍全是从战场上带回来的人,不能说没有战斗力,但刘俊却觉得他们有一个致命的弱点。

    拖延,违令。

    简单来说,这是一群老兵油子的通病。

    它并不是抗命,而是不管是将军还是士兵,接到命令后的时候都会下意识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