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同知在过了半年多的好日子后又消停了。
吴道行是涧西饶州人(现鄱阳县),家中自然也是田产不少。
饶州又离着景德镇很近,家里难免也要开窑烧瓷,王利的发家之路给吴同知指明了发财的道路。
可不仅同知吴道行,能在凉山府为官的怎么都得是举人,因为凉山是上府。
举人以上的功名,谁家里没有田地资产,更别说还是现任官员,看到指挥使王利发财后,大伙都央求着跟陈耳有交情的吴道行,期望也能给自家引一条发财之路。
武官地位太低,文官都不稀得跟他们打交道。
来的不仅有同知吴道行、通判汪九雒,还有推官区联芳等一众官员。
汪九雒是山西朔州进士,区联芳都不用介绍,陈耳也知道是广东人,果然东观进士。
没说的,陈耳同意,也不用跟他合伙了,各家自己想法把货物运到临海的港口,预约好时间,到时自有海船拉去交易。
接着陈耳又和官员们介绍了台湾开发的事情,作为发起人的陈耳,怎么也要为台湾的发展做些招商引资的事情不是?
对于今天来跟陈耳会面的官员们来说,惊喜是一波接着一波,不仅可以参与海贸,还有土地开发。
在已经200多年的大明朝,对于平民来说,考中举人是一关,中了举人基本一生生活无忧。
中了进士又是一关,发家致富基本不成问题了。但也基本到此为止了,再想发家除非巡抚、尚书、阁老了。
但这样的位置全天下才多少,大部分进士官员的家庭也就此止步中等士绅。
土地兼并几乎完成,又没有新的投资渠道,大明的银子大多被埋在地下。
凉山官场沸腾,第二天城门刚开,就看见一批一批的人匆忙出城而去,有眼尖的小旗、总旗认得,这分明是城内各位老爷家的管事、仆役。
凉山卫的王利去年发了财,听到消息的福建卫所武官也坐不住了,指挥使王利家里访客不断,文官他们高攀不起,可找王利刚刚合适。
可以,武官们也可以加入进来,但是有个条件,25以下的余丁,凡是家里困难的都可以送到台湾去,运输华夏集团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