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又被带了出来。火铳的定型就这么被撩下了四天。
当于渊再来询问火铳定型问题时,陈耳又有新的想法出来了。
这是火绳滑膛枪啊。陈耳是清楚知道热武器的发展历史的,在火帽击发技术成熟之前,前膛枪经历了火绳枪、燧发枪、燧发线膛枪几个历程。
可不论哪种前膛枪以明朝现在的技术都是能实现的,无非产量和质量问题罢了。
燧发枪只是改变了点火而已,击发锤的动力经过了铜片到钢片的发展历程。
可在前时空的历史里,这些应用都是通过逐步试验演进的,但在陈耳这里根本不需要这个过程。
大明这时候的钢产量冠绝天下,而且灌钢法已经能生产出高中低碳钢了。无非是设计击发装置,试验用哪种钢来做弹片罢了。
线膛枪也是一样的道理,膛线的拉制是因为某些工具的逐渐发明才使得产量逐步被提高的。
这些在明代都不存在技术问题,只是思路问题罢了。
线膛枪早期因为制造以及装填问题使得使用率低,但对于陈耳来说这都不是问题,这时代没人知道米尼弹,可他知道啊。
小时候家里都有两把气枪呢。
接着陈耳又想到了刺刀,刺刀的卡榫原理很简单,不需要在枪管上做什么多余的手脚,一个环套式卡榫装置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刺刀的刀柄上再添加一个卡扣装置,护手延长,做一个可以套住枪口套环。
想到这里,陈耳干脆让于渊把大师傅们都叫了过来,开会。
趁着今天干脆把武器标准定下来,因为火炮也是一样的情形,火铳能做燧发的,火炮为什么不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