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大都督府就是五军都督府的前身,掌管天下所有兵马,同时曹国公李文忠还监管着国子监这个大明朝最高的文人学府。
这个权利可以说仅次于前太子大伯。
比身居高位更难得的是,李文忠并不栈恋权位,洪武十三年那会皇祖父裁撤大都督府,李文忠二话不说,退了下来。
这以后李文忠的活就剩下国子监这摊子事了。
一个武将,管着文人的最高学府。
不管是不是实际插手了,在文人的感觉里总是不那么美妙的。
另外一个,皇祖父在皇祖母死后,颇有一点乱政的趋势,能劝谏还能全身而退的人,只有李文忠一个。
就后期李文忠好多次劝皇祖父的话,换别人身上得死个七八回了。
所谓的——文死谏、武死战,这是朝代铁律。
文臣也好,武官也好,大家各自刷各自那一亩三分地里的功德,刷皇帝的好感。
一个武将捞过界做了文臣该做的事,那让文臣干啥?
长期以往,这朝廷上哪里还有什么御史谏官的立足之地跟出头之日。
于是李文忠在洪武十七年就挂了。
当时才四十五岁。
李文忠具体怎么死的,朱高炽也不是很清楚,李家的人过来密谈的时候,只是说李文忠是死于非命。
朱高炽后来查了一下,李文忠病重时皇祖父让淮安侯华中负责监督太医用药。
李文忠死后,负责监督的这位淮安侯华中,被全家流放。华中死后,华家还被打成胡党,淮安侯一爵彻底废除。
所以,李文忠的死必然不是正常死亡。
李景隆是李文忠的长子,比他爹朱棣小九岁。
李文忠死的时候李景隆并不大,对于朝廷内文武之争并没有什么认识。
而李家的老人,在当时,还以为是皇祖父下的手,华中一家人的死是皇祖父杀人灭口。
为了保全李家血脉,老人们并没有跟李景隆说太多。
李景隆跟朱高炽这一辈的人,包括朱允炆在内,就这么高高兴兴的混在一起,作为京师里所有皇家、宗亲、权贵的二代三代长大了。
但这些个二三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