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重生大明之六世荣耀,老娘不要 > 第224章 职田(1/4)
    洪武年间的吏部尚书刘崧——幼博学,天性廉慎。兄弟三人共居一茅屋,有田五十亩。及贵,无所增益。十年一布被,鼠伤,始易之,仍葺以衣其子。居官未尝以家累自随”。

    这位更悲壮,当官前,他家有五十亩地,正常来说,算是个中下农。

    出仕之后,家里的情况没有任何变化,一条被子盖了十年,被老鼠咬破了才不得已换条新的,旧的那条还要缝缝补补,给儿子当棉衣,家里的人甚至都没法跟他一起过来住京师。

    吏部尚书,正二品的京官,六部中吏部的最高级别。

    吏部的尚书还是六部之长,文官之首,掌着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封勋。

    这样一个职位,过得这般艰辛。

    还不如一个有几亩地的老百姓。

    这就是洪武末年,官员的普遍状况。

    官员的清廉,好赖还是被记录下来,有点名垂青史那意味。

    而且发展到后来,当官的有了一份不明说的地方孝敬——常例银。

    这笔银子,地方县令都能拿一千到两千两,这就是那句十年清知县,十万雪花银的由来。

    吏员的穷,就真的没有地方去查。

    贪了被抓到死得其所。

    没贪的那些,无论他们多么为国为民,他们的上官在他们的协助下取得了多大的政绩,可能只是简单的几个字,在能干的吏员辅助下某某某官政绩斐然,就交代完毕了。

    “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

    张欣也用更通俗的语言总结了一句。

    洪武还算好呢,起码还能领到粮食。

    在永乐朝宣德朝还有正统朝当清官才是正儿八经的悲催。

    永乐朝先帝滥发宝钞的锅都要公爹来背,公爹自己下西洋,盖皇城,征蒙古,哪样不要钱。

    公爹也是挺绝的,不想加赋税克扣百姓,转而克扣百官,禄米折价发宝钞。。。发东西。。。当时的朱高炽不受待见,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只能任由公爹乱来。

    这一下就开了先河了。

    到了宣德年间,像礼部侍郎这样的高官,死后甚至都不能安葬。

    邹师颜,宜都人,礼部侍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