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关系,再一次的将徐琨从牢狱之中放了出来。
接着,便是献田案慢慢的浮出水面。
让他不得不投入更多的心神,谨慎对待。
献田,兼并土地数额巨大,涉及的百姓人数极多,这已经是能够危害家族延续的大案了。
徐家的土地来源较为复杂。
其中有一部分是徐璠通过不法手段,强占或其他不公平手段获得。
最大的一部分就是一些穷户百姓为了逃避沉重的赋役而主动投献的,但主事的还是徐璠。
许多民户为避免徭役,选择投靠仕宦大族,改换姓氏成为其“家人”(仆人),双方形成主仆关系。
这样投献一方可免徭役,受献一方则利用优免特权获得巨大的财富。
这是一桩买卖。
献了土地,成为了徐家的仆人,百姓们并没有因为这个身份,而过上好日子,反而比之前还要差。
长此以往,很多百姓就不愿在跟徐家捆绑在一起了。
他们想要要回自己的土地,重新拥有自己的户籍。
但土地献出去的时候,很简单,但想要要回去,便显得艰难许多。
徐阶清楚,若是自己开了一个头,那徐家的田产财富,便会保不住。
他只能靠着自己的威望,一次次将浪潮压制下去。
为了徐家。
他动用手段,赶走了三个应天巡抚。
这已经是犯了很大的忌讳。
大明帝国应天南京的巡抚,竟被一个退休的内阁首辅左右去留,让此时身为内阁首辅的高拱,对其十分不满……
同样,徐阶也知道高拱的不满。
在隆庆三年,便给高拱写了一封信。
“想吾虽年长于汝,却在往昔行事多有不妥,致使你我关系渐恶,此皆吾之过错。”
“今吾已归乡,本欲图个清静。怎奈吾子胡为,犯了过错,承蒙贤弟公正处置,吾无话可说。教子无方,自当愧疚。”
“贤弟才华出众,胸怀壮志,继首辅之后,朝纲重振,国富民安。吾只愿贤弟能宽宏大量,莫再与吾计较过往。吾余生亦当自省己过,再不滋事。”
“还望贤弟念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