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史事讲将1三国明 > 第一百零八章 开创楷书——钟繇[yáo](2/4)
军来与匈奴合军,钟繇手下的武将都想着撤兵回去,利用坚城防守,这时候钟繇显现出英雄本色:“袁氏方强,援之来,关中阴与之通,所以未悉叛者,顾吾威名故耳,若弃而去,示之以弱,所在之民,谁非寇仇纵吾欲归,其得至乎!此为未战先自败也。且援刚愎好胜,必易吾军,若渡汾为营,及其未济击之,可大克也。”无论从料敌、审己、决胜都显出上将之才。

    随后钟繇派出的张既搬来了马腾的救兵万余人,在平阳和高、郭的部队决战,郭援恃勇而进,被钟繇半渡而击,几乎趋全军覆没,郭援本人也被庞德斩首。庞德时候得知郭援竟然是钟繇的外甥,大惊之下向钟繇道歉,钟繇大哭道:“郭援虽然是我的外甥,但是却首先是国贼啊,你又何必道歉呢?!”大丈夫公私分明,不哭则钟繇无情,不赞庞德则钟繇不明大义所在,哭自己的外甥而称赞斩郭援的庞德,正是显现了钟繇的古人之风。

    曹操死后,钟繇马上被曹丕官复原职,还成了三公之一的太尉,于是钟繇又提出以肉刑换死刑的建议,他并非不知道这不是“悦民之道”,于是在奏章里说道:“子贡问能济民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又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苦诚行之,斯民永济。”一副只要问心无愧,就不要惧怕议论的架式,曹丕看在他当年玉玦的份上,让朝臣一起共议,结果还是反对的人居多。因为大家知道,“恐所减之文未彰于万民之目,而肉刑之问已宣于寇仇之耳”,本来是为了利民的好事,却成了吴、蜀妖魔化魏国的工具。最后老好人王朗提出了:“今可按繇所欲轻之死罪,使减死之髡、刖。嫌其轻者,可倍其居作之岁数,内有以生易死不訾之恩,外无以则易钛钻骇耳之声”的解决方案,又进一步用徒刑代替了钟繇的肉刑。钟繇看到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自然也就不不再坚持肉刑的方案,客观的说,没有钟繇三番五次的上表减刑,就没有王朗后来更为文明的解决方案。不过,钟繇因为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被误解是免不了的了,千年之下,如果光看到他要求恢复肉刑的条目,还以为是酷吏或者是虐待狂呢,其实有除肉刑的张苍之流才是有好杀的嫌疑。

    黄初五年的时候,钟繇家又出了一件轰动朝野的大事,钟繇有个叫张昌蒲的妾,是个知识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