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术变化,擅於安营布阵,根据地形布置战略战术,没有他预料不到的情况,从诸葛亮起的蜀国大将都非常忌惮他。张合虽然是武将,却喜欢同儒士交往,曾经推荐同乡卑湛,说他通晓经学,品德高尚,曹叡下诏说:“从前祭遵当将军的时候,奏请设置五经大夫,即便在军营中,也和儒士进行唱诗、投壶的游戏。现在将军您统军在外,在内还注意维护朝廷的礼仪。朕非常赞赏将军的美意,准许提拔卑湛为博士。”
太和五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诏命张合统领众将到略阳迎击,诸葛亮退守祁山,张合追到木门谷,与蜀军交战,飞来的箭矢射中了张合右膝,张合阵亡,据《魏略》记载,是司马懿强行命令张合追击。朝廷赐给他壮侯的谥号,他的儿子张雄继承了他的爵位。张合征战多年,屡立战功,明帝分给他食邑,封他的四个儿子为列侯,赐给他的小儿子关内侯的爵位。
就张合之死,或许是司马懿的阴谋,归军无追这个道理,司马懿不可能不知道,而他找借口逼张合上道,只可能是他的篡位计划受到了张合的威胁,为了控制全国,他已经把曹真解决掉了,剩下对他有威胁的只剩张合了,除去张合便成了司马懿实现吞魏而必须进行的一步,至于历史上是否真是这样我们不得而知,毕竟在司马氏的天下,陈寿不可能也不敢写出威胁司马氏统治的言论。
曹操对司马懿一直都防范,而曹丕却重用司马懿,甚至以之为托孤大臣,以司马懿帮助曹丕成功取下曹操的继承位,并成功登基建国,而张合,作为边关将领,是不可能参与夺嫡斗争的,所以曹丕对张合的信任,不足以把张合列入托孤大臣的名单,也正是如此,张合的头上永远有一个司马懿在压制着,从而导致最终的悲剧。
罗贯中由于“尊刘反曹贬孙”的思想,不仅抹杀了张合的战绩和智谋,把他的英勇善战写得很少,而且只字不提他是一位为刘备和诸葛亮所深深惧惮的人物,甚至把他的死写为由于不听司马懿的劝告,自告奋勇追击,最后被诸葛亮设计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