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史事讲将1三国明 > 第一百一十五章 缓和蜀吴——诸葛瑾(2/3)
,诸葛瑾最大的能耐是面善,脾气好,人缘好,从不树敌,广结善缘,跟谁都好得一家人似的,初到江东先是与当时的名士步骘、严畯相友善,互相吹捧,名声大起。继而攀上了孙权的姐夫,凭借其三寸不烂之舌,让孙权姐夫大为惊异,然后引荐给孙权,他与皇室另一成员孙权的堂弟孙皎也交往很深,后逐渐与孙权重臣鲁肃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并且为了巩固其地位,不惜与当时江东第一权臣张昭,结为儿女亲家,互为援手。从诸葛瑾与江东士族的友好关系,以及对互为政敌的鲁肃和张昭都能和谐相处来看,诸葛大哥对于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处理上驾轻就熟,高明而圆滑。

    政治上的联姻还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张昭在孙氏政权后期,显然已经大权旁落,然诸葛瑾始终处于东吴政坛中心,没有遭受冷落,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那就是对他的主子孙权绝对忠心耿耿,他深谙君臣之道,把孙权的性格特点揣摩的一清二楚,并且从不当面顶撞主子,而是委婉劝解,并且多从自身找问题,比如《三国志》曾载他的好友校尉殷模因事触怒孙权,将被治罪,孙权手下臣子议论多不得要领,相反惹得孙权大怒,而诸葛瑾就很会说话,当孙权问他为什么一言不发时,他说殷模之所以犯罪,都是因为自己不能相互提醒勉励而获罪,如今主子不责备就已经惶恐不安了,怎敢多言?结果孙权不仅没有怪罪他,而且赦免了朋友殷模的罪过。

    诸葛瑾有一个致命缺陷,那就是他的兄弟诸葛亮,和他各为其主,互为敌手,此极易引发政敌的攻讦和陷害,但是诸葛瑾对于此事的处理和火候的把握恰到好处,具有绝高的政治天分和智慧,不仅泯灭了政敌的攻击,而且消除了孙权的猜疑。主观上“联刘拒曹”是孙吴国策,但是即使是亲兄弟也是会有利益之争的,何况孙刘两家时友时敌,诸葛瑾深知自己的微妙处境,所以担任通蜀大使职责时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始终牢记着“领谁的俸禄替谁办事,吃谁的饭为谁出力”的最为现实的处世哲学。

    《三国志》载“建安二十年,权遣瑾使蜀通好刘备,与其弟亮俱公会相见,退无私面。”也就是说,除了公事公办,诸葛瑾并没有因与诸葛亮的特殊关系,而出卖东吴利益。孙权对于诸葛瑾的信任正是在这样的反复试探,和不断的革命事业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