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云惨雾之间,湖水为之色变,以至于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湖边的人们不敢捕食湖中的鱼虾鳖蟹。
陈友谅昔日作为所累积起来的恶果,在这次大会战中显露出来了,先是除去倪文俊,并将赵普胜、徐寿辉杀死后,他们手下几员相当厉害的大将如丁普郎、傅友德等,许多人陆续叛投朱元璋,傅友德后来成为朱元璋麾下独当一面、战功极为显赫、几乎百战百胜的将军。丁普郎与邹普胜、赵普胜等人同是白莲教中“普”字辈的、义气深重的兄弟,对陈友谅极为愤恨,发誓要一命换一命,陈友谅必须用自己的脑袋,作为背信弃义的代价。因此,在鄱阳湖大战中,这位丁普郎完全是一副不要命了的打法,意思很明白,就是只要能干掉陈友谅就行,自己死活无所谓,最后身受十几处伤,仍然大呼杀贼而不退。《明史》记载说:“普郎身被十余创,首脱犹直立,执兵作斗状,敌惊为神。”意思是说,他血战到脑袋已经掉了,身体还直立着,双手操兵器,一副拼命打斗的架势,敌人大为惊骇,以为是战神下凡。
陈友谅一方虽然人多势众,号称六十万,但在史书记载中,能够见到名字的、拼死作战的将领,却只有陈友谅嫡系的一两员大将,那些被强力整合进来的人们,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出色的表现。一场战役,双方人数相差悬殊,一方占有压倒优势,却一开打便成了一场胶着战,上述因素可能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这种胶着状态,本来恰恰是陈友谅应该极力避免的,与朱元璋准备得很不错的后勤补给比较起来,陈友谅人数上占压倒优势的六十万大军,立即在茫茫鄱阳湖上显现出了组织与补给上的困难。
尤其糟糕的是,在双方胜败尚未分明的时刻,陈友谅部下的两员重要将领——左右金吾将军,又先后率兵投到朱元璋的阵营,这可能使草莽气息颇重的“大汉”皇帝陈友谅,顿时陷入到了一种焦躁之中。在随后的一次激战中,这位焦虑得已经失去镇定的皇帝,掀开自己旗舰的帘障查看战况,结果,被一支不知发自谁人之手的箭矢一箭射中眼睛,并贯穿头颅,当场死亡。就这样,其统帅的六十万大军,在占据了天时、地利和人数上绝对优势的情形下,死的死,逃的逃,降的降,只有很少一部分跑回了大本营,建国仅仅三年的“大汉”国,不久便土崩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