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边防不修为大憾。曾作《御寇论》《炮防》等专论,见地高远,爱国人士盛赞其志。京师受敌,鞑靼进犯安定门外,兵部左侍郎王邦瑞推荐起用时春,复起用兵部主事。
在平凉家居的时春得讯,拜辞祖茔和老母,冒雪踏上征途,并赋诗以志“飞雪舞交风,征辔生杀气。正思裴晋公,生缚吴元济。”赵时春到任后,专管营务。时大将军仇鸾妥协求和,时春主战,为仇鸾痛恨,遭谗,贬为山东佥事,转副使,后统领民兵,被提升为四品按察司副使。次年春,再提升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提督雁门三关,巡抚山西,在赴任路上,他既流连风光,又注视边情,诗兴勃发“:人外烟尘敛,日边旌旗明。澄清天有意,浩荡物含情。袍彩晴光溜,函容霁色横,白云飞起处,不觉壮心惊。”抵达代州后,治贪污,省征徭,抑请托。
敌军进犯神池、利民诸堡,时春率人马急趋御敌,行至广武得报,近处发现约2000敌骑,赵时春身披甲胄,欲迎敌冲杀,大将军李涞认为不可,时春厉声曰“:贼知吾来必遁,缓追即不及!”遂策马疾驰,至大虫岭,伏兵四起。李涞所部全军覆没,时春加鞭投向一墩,士卒以绳缒上,得救。朝廷以为“其忠勇可嘉,而沉着不足”,解除官职,令回乡听调,解官后,于翌年返抵平凉。
与时春有相似遭遇的胡松,授陕西布政司分守平凉等地右参政,时春领衔请准纂成《平凉府通志》,历时近五载,计13卷,29万多字。广采博录,求真务实,书成后,名重一时,《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和王世祯的《池北偶谈》,均提及并赞美此书。近代方志学家张维曾指出:时春《平凉府通志》指斥时政,能言人所不敢言,“于民生疾苦,兢兢焉,唯恐言之不尽”。其史料价值,日益为人所推崇。
赵时春,晚年隐居华亭仪山,但仍时刻关心人民疾苦,这年华亭一带大旱不雨,知县王官访时春策划水利,与王令率胥役抵仙姑山根开渠引水,渠长十数里,灌溉田地数百顷,农人受益不浅,因名曰“惠民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