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利离开后,李漓独自踏入塔尔苏斯城。映入眼帘的并非战火余烬后的死寂,而是一种战后复苏中的繁华景象。这座矗立在乞里齐亚平原上的古老城市,虽经历了战乱的洗礼,却依旧顽强地焕发出生命力。街头巷尾人声鼎沸,忙碌的商贩与工匠掩盖了战争留下的残痕,人们似乎刻意回避昨日的苦难,重新投入到生计之中。
高耸的城墙依然坚固,尽管墙砖上仍留有战火焦黑的痕迹,但整体结构完好无损。城门口,几名身披亚美尼亚王国红金相间军袍的士兵手持长矛,警惕地扫视着往来行人。门旁的塔楼在战斗中部分坍塌,工匠们正搭起脚手架,修复破损的石墙,偶尔可见安息风格的驮兽驮着石料缓缓进城,为重建工程提供补给。
踏入城中,青灰色的石板路上仍可见战争遗留的痕迹——凹陷的地砖、深深的马蹄印记,甚至在某些墙角仍残留着破碎的箭矢。然而,商贩们早已恢复了生意,他们毫不在意这些细节,在街道两旁支起摊位,摆满布匹、香料、粮食、金属器具,使整条街道重新焕发出繁华的商业气息。
道路两旁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亚美尼亚与拜占庭元素,拱廊上的铭文诉说着这座城市的悠久历史,屋檐下的铜铃随风轻响,清脆悦耳。尽管有些房屋仍未修复,墙体斑驳,梁柱上甚至仍插着残破的战矛,但大多数商铺已经重新开张,商人们用帆布和木板简单修补屋顶,门前悬挂着琳琅满目的商品,仿佛试图用繁华掩盖战争的阴影。
塔尔苏斯的市集广场仍是城市的核心,尽管不久前这里或许还回荡着兵器碰撞的厮杀声,如今却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空气中弥漫着炭烤羊肉的香味、酸奶酪的醇厚气息、混合着香料与熏香的异域芬芳,一切仿佛回归了战前的繁华景象。
羊肉摊和香料摊前尤为热闹。穿着传统亚美尼亚长袍的屠夫正用阿拉伯弯刀熟练地剁着新鲜的羊腿,摊位前码放着腌肉、风干牛肉,以及用蜂蜜和香料腌制的香肠。一旁的香料摊上,远道而来的叙利亚与埃及商人正用粗粝的亚美尼亚语与当地买家讨价还价,桌上摆满了来自东方的珍贵香料:胡椒、丁香、肉桂、藏红花、茴香籽,装在小巧的陶罐中,散发出浓郁的异国风情。
不远处,几名喀拉曼土库曼人围坐在摊前,低声讨论着骆驼与马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