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的父亲是曹操 > 第304章 陈公台不屑一顾,曹子文小儿无忌(1/6)
    随着纷争乱世的持续,在各路诸侯间皆有一类现状,即治下层出不穷的地方武装骚乱,通常这类群体会被指为贼乱,或称宗贼,或称郡贼,或称余孽,或称贼寇……总之就像韭菜一般,割掉一茬再长一茬。

    最关键的一点,是这韭菜或在原地出现,或出现在别处,总之就会因为些风波或影响,搅动着地方安稳。

    熟悉汉末的曹昂,对于这类现状,可谓是有了清晰了解与认知,这看起来是执掌一方的势力,针对治下的政策存有偏差,实际上却也暴露出一个问题,即治下诸族的底蕴过于浑厚。

    哪怕是再团结的群体内部,也会有分歧与矛盾,更何况是牵扯到了利益呢?

    在世人眼里的大族,是占据着重要位置,经营着人脉与关系,继而在做出正确抉择后,享有对应的特权与待遇。

    可实际上的大族呢?

    是经过累世积攒的财富,名下拥有族产与族学,通过联姻的方式巩固关系与开拓人脉,继而在地方构建起错综复杂的利益网。

    这对于诸侯而言,想动其中一人,就必须考虑会带来的抨击与反击。

    正如曹操杀了的边让,这一杀不要紧,导致兖州群起反叛,险些叫曹操丢掉安身立命之地。

    按着正常的逻辑来看,错似乎都在曹操身上,毕竟人就是骂你几句,你就动手杀人家,这未免太心胸狭隘了吧?

    可实际上并非是这样的!

    这就牵扯到另一个问题,即汉末愈发严重的养望,博望之风!

    要知道汉末信息传播效率底下,真正识文断字的群体比例极少,而想跻身仕途的渠道,又是通过察举制,而非是科举制,这一系列的影响治下,就衍生出了二重君主制,即举荐你为官的举主,是你必须要正视与敬重的存在,而你的身上也会打上举主的烙印。

    这代表着什么?

    一整套完善的世袭传承就构成了。

    曹操是何等人物,如何会瞧不出这些猫腻?

    当初其举孝廉为郎,授雒阳北部尉,不就是靠杖杀宦官蹇硕的叔父,才得以在雒阳博望扬名?

    这固然得罪一些人,但却也叫曹操名声大噪,甚至更隐晦的一层含义,是以此划清与宦官的界限,继而叫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