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再劳张公子费心?”
张天微笑道:“我想请问,如今南安朝亩产多少斤?”
一位老者站了出来,脸色黝黑,一双手布满老茧。
向张天拱手道:“老臣是司农寺的大司农闻作民,见过张公子。”
“嗯,请直说吧。”
大司家闻作民道:“据老臣所知,上等良田一亩可出米二三石,下等水田不足一石。”
“若是算上收成不稳定的旱田,平均亩产,不足一石。”
张天顿时皱眉:“这么少?”
张天知道古代粮食生产很低,但没想到这么低。
后世的平均亩产量,已经接近千斤了,这还只是平均。
如果是上等田、试验田,超过两千斤都不在话下。
相比之下,南安朝平均亩产不足百斤,确实低得太夸张了。
大司农闻作民叹道:“老臣惭愧。”
安佑帝道:“大司农无需自责,爱卿之付出,朕都看在眼里。”
看他脸上的黝黑皮肤和手上的老茧,张天知道他必然常年下田劳作。
张天道:“若是有人能够将这天下平均亩产量翻上一番,皇帝觉得如何?”
“嘶……”朝廷百官一惊。
平均亩产量翻上一番是什么概念?相当于每年天下的粮食多了一倍。
农业是百业的基础,只有吃饱饭,其他百业才能兴旺。
这对封建社会而言,简直是难以想象的盛世。
闻作民急道:“真有如此人才?恐怕神农再生,亦不过如此。”
“老臣愿意退位让贤,虚位以待。”
安佑帝也道:“张公子,此人到底是谁?朕即刻派人请他入朝。”
张天摇摇头,道:“不急。若是有人将粮食翻两番呢?翻十番呢?甚至翻三十番呢?”
“嘶……”众人大惊。
翻一番他们已经极其震惊的了,后面的十番,三十番,简直不敢想象。
安佑帝再也坐不稳了,从龙椅上走下来,朝张天拱手道:“请张公子教朕,此人在何方?”
很多官员心里已经在猜是不是张天。
若是张天像送金银矿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