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也有消息灵通些的村民道:“里正,是真的,县主办了个什么火柴工坊,在县里卖的可好了,现在好多人想买都买不着,听说在里头干活不止有工钱,还包饭,每顿饭都有肉菜呢!”
里正目瞪口呆:“真的假的?”
贴告示的乔暮笑着道:“当然是真的,不管男人女人,都可以去面试看看,各方面条件合格就能留下干活,一个月能拿七百多文钱呢,不比给地主种地强多了?”
旁边一个老太太开口:“我有个老姐姐说天天给人糊盒子,一天能做六十多个,能赚六文钱,真能有这么多吗?”
“多劳多得。”乔暮说着从李知月那儿学来的话,“只要勤快肯干,就能拿比别人更多的银子!”
短短两天时间,一百多号人就招齐了,参与糊火柴盒的老太太们多达几百号人。
火柴工坊一天的生产量勉强到了一万盒。
郑掌柜将这一批货,越过宜州,直接送到了汴省。
他郑家在汴省只有一家铺子,是个卖布的,在大魏朝,布匹生意利润高,但同时竞争力也最大,在省城这地界上,他这么大个铺子,一个月都只能赚个三十多两银子,和火柴生意根本没法比。
早几天前,他就让人将所有布匹低价出售出去,铺子清空,专门只卖火柴。
十万的火柴就位之后,铺子重新开张。
许多人站在铺子门口议论。
“郑氏火柴铺,啥玩意?”
“有个火字,应当是卖和火有关的东西,许是火石火镰等物?”
“把所有布匹清仓,就为了卖这玩意,这不是舍本逐末吗?”
“这郑氏也不知是哪个乡下来的商人,居然开个铺子专门卖火石,太可笑了。”
“据说是宜州来的。”
“宜州啊,那不是汴省最穷的地儿吗……”
众人议论之中,铺子的门开了。
郑老爷子亲自镇守,他让伙计放了一串鞭炮之后,站在大门口,拱手笑着道:“各位父老乡亲,想必大家都很好奇,火柴铺所售的火柴是何物,我先展示给大家看一下。”
他身边的掌柜双手托举着一个小小的、方方正正的盒子,放在了大门口的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