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穿越后,我带着大明走向昌盛 > 第722章(1/3)
    当番薯能够在全国推广,便说明其他政治、经济的因素也有了变化。

    比如随着手工业的发展,地主也可能会大量投资作坊。

    政策也是个重要因素,如果真的能严格控制隐田、税收优惠,不一定会有严重的土地兼并,地价也未必会涨太多。

    但如果城镇建设、商业活动广泛开展,附近土地的价格也会上涨……

    故而他们今日所言,只是一些可能性。

    对此,陆知白亦深表赞同,他缓缓说道:

    “今日咱们不过是做个推演,考考你们思考问题的广度与深度。”

    “但我觉着,也不能苛责某些人想问题不够周全,实乃平日里甚少有这方面的训练,亦未能获取充足的国事信息。”

    “今日之事,倒让我有了个打算,欲办一本刊物!选取一些事,以供大家阅读参考。”

    是时候创办一本内部刊物了。

    没错,名字暂且就叫《参考消息》。

    考完了试,学生们便返回栖霞,继续各司其职。

    诸多学子皆受触动,学习愈发勤勉。

    陆知白则留在家中,着手筹备第一期《参考消息》。

    因无先例可循,故而大体上需他自己撰文。

    实则这一份刊物与邸报有几分相似,却又不尽相同。

    邸报于明朝已然发展得颇为成熟,其主要内容有三:

    其一为皇帝的政治性活动,以及有关皇室的新闻;

    其二是大臣呈递给皇帝的建言章奏等朝政新闻;

    其三则是某地爆发旱灾、水灾、民变,边境地区有敌国入侵等突发的政治性新闻。

    整体而言,邸报的内容较为浅显,仅是新闻的简单罗列,散珠碎玉,缺乏系统性的整理与分析。

    且过于关注皇帝与政治,对经济等内容涉猎甚少。

    再者,即便有邸报存在,亦不妨碍他另行创办《参考消息》。

    舆论宣传自当广泛,仅靠一份邸报,怎能实现意识形态的目的?

    而朱元璋虽限制生员议论朝政,却并未限制其他人。

    皇家科学院里,学生皆较为年轻,其中亦无几个生员(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