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因为栖霞是封地,这些吏员,也不占用朝廷吏员的九万个编制名额。
说白了,其实都算陆知白雇佣的帮工,爱给他们多少报酬,其他人还真管不着。
但老朱看了,真是如鲠在喉!
然而朱元璋还了解到,栖霞的吏员,从一开始就做的,也就是从科学院过去的学生,无人贪腐;
半道加入的,从社会选拔的,有三两个人贪腐,立即被举报、处理。如今已经是大半年不曾有贪腐出现了……
而李岷表示反对之后,开济不久便选择跟进:
“陛下!《魏书·高允传》载,北魏中书侍郎崔览等奏请增俸,高允斥曰:‘若货不足道,岂得以饥寒为奸宄之辞?’”
他神色冷峻:
“彼时俸给折帛,尚不及今朝半数!可见,俸禄微薄并非贪腐的借口。”
一名翰林学士,也是一副昂然之色,拱手,慷慨激昂的说:
“《礼记·大学》讲‘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为官者,当以道德操守为重,若因俸禄不足便行贪腐之事,岂不是有违圣人教诲,对不起天地黎民?”
陆知白不禁笑了。
法家跟儒家,在“俸薄也不应生贪”上竟然达成一致,而且开始引经据典了。
那大家就多抬几位有本事的古人出来,为自己背书。
陆知白含笑望向开济,说:“开尚书,你的先辈韩非,早已说得明明白白——
今之县令,一日身死,子孙累世絜驾,故人重之。是以人之于让也,轻辞古之天子,难去今之县令者,薄厚之实异也。”
意思说现在的县令就是死了,子孙几代仍然可以乘车马,所以大家都看重这官职。宁可辞去古代的天子,也不愿辞去现在县令,因为待遇的厚薄完全不同。
陆知白眉头微皱,望向朱元璋说:
“此语道尽了古今人心之变,利益之重。如今官员待遇,与古不同,其中利害,不可不察。
道德操守,廉洁自律固然是应有之义,但也不可以此为由,忽视甚至泯灭人性。
当我们说应该怎样的时候,就说明现实,其实还没有做到。为何没做到,自有其深层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