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无关。
过自己的日子,也没有什么新的差事。
这一次老朱过生日,在鸡鸣寺修行的秦王,也递上了贺表。
他生怕被父皇忘了,又专门写了一份奏疏提醒,他在鸡鸣寺修行,早已经满一年了……
朱元璋一想,倒也是。
若让一个藩王,在寺庙一直待下去,也不是个事儿。
那就派人去考察一下秦王的修行成果,现在他的思想觉悟,有没有什么进展。
派谁去呢?
陆知白……当然是不可能的!
朱元璋就派了礼部一个官员,还有一个御史,结伴前往鸡鸣寺。
陆知白便专注于自己的事务。
工部与户部的事,按部就班。
工部,后湖黄册库仍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各项工程有条不紊地推进。
几个府的钟表试点工作,也逐渐走上正轨,为时间的精准计量带来了新的变革。
而户部与吏部商讨出的新俸禄方案,终于敲定,给百官带来了一个好消息——俸禄终于增加了,虽然不多。
这笔钱从朱元璋的内库中支取,专门用于奖励考核优异者。
不过,明朝的考核制度是三年一考,因此这笔奖金也是三年一发。
正四品以上官员无此待遇。重点激励的,是七到九品的基层官员,他们还有个基层补贴。
陆知白对这个方案心存疑虑。
三年一发,周期实在太长,缺乏短期激励,即便是正反馈,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然而,天下官员众多,要实现每月或每季度发放绩效奖金,确实困难重重。
朱元璋能做出让步,已属不易。
可是陆知白担心,若钱花了却未见明显效果,老朱难免心生不满,以后再也不会有这样的让步了。
于是,他提出一些改动建议:
上次考核优异者,今年底可直接领取奖金,但改为一年一发。
若下次考核降等,奖金也随之减少;
若官员违法犯罪,则抄没家产。
三年太久了,一年则更为合理,能更好地激发官员的积极性。
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