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六年成书的《皇明祖训·职制》规定:
“凡皇太子嫡长子为皇太孙,次嫡子并庶子年十岁皆封郡王,授以镀金银册、银印。”
也就是说,只要朱雄英到了十岁,便会被册封为皇太孙。
这事放在以往历朝历代,多少有些不合礼法——
皇太子本就是储君了,又冒出个“皇太孙”来算怎么个事?
太孙小的时候还好说,但要是长大了,有了别样心思,朝中岂不是不得安宁吗?
用现代人的视角看,这不是第一顺位、第二顺位吗?
不能这么简单类比,因为这要继承的,是很特殊的皇位。
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储君有了两个,哪怕是父子,也可能会打架的。
不过,“皇太孙”这称呼虽不常见,历史上也不是没有先例。
在汉人王朝很少见,倒是少数民族例子多些。比如金朝金熙宗完颜亶,元朝元成宗铁穆耳,都曾经是皇太孙。
至于李隆基得武则天喜欢,朱瞻基得朱棣喜欢,等等,但没有直接册封。
而这些被明确册立的皇太孙,共同的情况是——他的父亲,也就是太子,都早早没了……
太子没了,但又需要一个皇位继承人,皇帝不愿意选其他儿子,所以仍然选了太子的后代。
但谁敢跟老朱这么说啊?
老朱是谁?他才不管这些规矩不规矩的!
他自然有自己的考量。
《皇明祖训》初版颁布时,朱雄英还未出生呢。
朱元璋就是要明晃晃地昭告天下:皇嫡长子这一脉,就是有特权!
甚至,早说得极其直白。
《皇明祖训·法律》:“凡皇太子薨,并同母弟、或庶母弟,止许奉礼祭祀,不许窥伺大位。朝廷但有嫡长皇孙,当承正统。”
嫡长子的嫡长子,也早早的拥有特权,这就是为了强化嫡长权力,压制藩王和宗室。
老朱真是个可怕的人。
当他写下“皇太子薨”的时候,心里想的肯定不是朱标,而是后代可能有这种情况。
即便如此,也可以看出,他真是极度理性,心如铁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