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进攻潼关的话,就必须先打河阳,而且只要河阳在,进也可以随时攻打洛阳。
就这样,史思明很快再次占领了洛阳,但只是一座空城。
之后,李光弼以坚守为主,伺机不断出击的战术,以三万兵力和十万叛军鏖战于河阳三城,在接连取得数次胜利之后,最终击退了史思明。
公元760年,郭子仪再度被任命为邠宁、鄜坊两道节度使,但李亨还是不放心他,把他留在京城。
几个月之后,在百官的要求下,李亨准备让郭子仪带兵出征。
再到九月,李亨命郭子仪为诸道兵马都统,准备进攻范阳,结果又遭到了死太监鱼朝恩的破坏。
这个太监的破坏力,那是当真不小。
公元761年,李亨又信了这个大太监的话,命令李光弼赶紧出兵收复洛阳。
李光弼认为时机还没到,还需要再找机会,但是朔方副节度使,同为平定安史之乱三大功臣之一的仆固怀恩因为依附鱼朝恩,也跟着建议出兵。
李光弼没有办法,只能出征,但期间,仆固怀恩没有听李光弼的命令,他不在邙山列阵,而是在平原上列阵迎敌。
最终,导致了邙山之败!
好在三月份,史思明也步了他的老上司安禄山的后尘,被他的义子史朝义给杀了。
叛军因此人心浮动,唐军也有了喘息的机会,并且还接连取得了一些胜利。
李光弼入朝请罪,李亨将罪过怪在仆固怀恩身上,又给李光弼一大堆的官职,然后派他去江淮,河南,浙江一带出镇。
公元762年,朔方诸军都统李国贞、河东节度使邓景山接连遇害,李亨担心他们跟叛军搞到一起,重新彻底再次重用郭子仪,并封他为汾阳郡王。
郭子仪拜别李亨之后,就前去上任,并迅速镇压了以王元振为首的作乱的将领几十人,稳定了唐军。
公元762年,四月甲寅日(公历5月3日),当了六年太上皇的唱戏的祖师爷终于蹬腿了。
不久,这位于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稳住了唐朝,但却也是出了不少昏招,并且还开启了唐朝宦官做大,甚至发展到后期都能公然废立皇帝的源头的唐肃宗,也蹬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