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汉元帝放任宦官石显等人,斗死了太子太傅这些人,但是儒家学子在同时也大量进入了朝堂。
若说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是尊个皮,实际骨子里还是法家,但到了汉元帝这个时候,就是真正的独尊儒术了。
另外,在军事上,虽然汉元帝派人平定了西羌的叛乱,但同时也放弃了海南的珠崖郡,丢失了高句丽县,被扶余人朱蒙在这里建立了高句丽国,并延绵了七百多年。
另外着名的昭君出塞事件,也发生在汉元帝时期。
总的来说,汉元帝有这几大错误:
1,重用宦官,致使宦官结党乱政,致使皇权威严日渐削弱,吏治快速腐败。
2,重用儒家学子,且推行儒家政策,削弱了朝廷对国家经济的管控,致使土地兼并快速严重,朝廷朝政日渐困难。
3,在军事上丢城失地。
所以,汉元帝在历朝历代都被认为是西汉由盛转衰的关键执政皇帝,是真正的基祸之主。
虽然我们常说,一个王朝的衰弱,是多方面的原因导致的,并非是出一个明君,出一个昏君就能怎样的、
但同样,我们也常说,作为帝国的最高领导人,有着自己的历史责任。
在这个盛极而衰的阶段,一个明君是可以去压制矛盾的积累,减缓兼并的速度,消除一定的隐患,延长帝国的繁荣期的。
所以,汉元帝刘奭毫无疑问,是一个昏君,而且责任很大。】
历代时空,无数的儒家学子都如丧考妣。
又说,都说了多少次了,他们儒家现在的名声都要烂透了,虽然天幕上也说了,儒家学说有利于统一思想,但现在,在许多个时空,儒家都快要被彻底的打出朝堂了。
特别在一些乾纲独断的君主时代。
过去,即便是一些霸道君主不太喜欢儒家,但也不得不为了名声而重用儒家,天幕的出现,直接给了这些君王最合理的理由,而且丝毫不用担心名声受损,因为儒家自己已经损了。
汉元帝时空,一群大臣激动道:“陛下,臣请斩石显!”
“臣附议!”
“臣附议!”
一时间,好多的大臣都站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