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书韵挺纳闷,这庄子附近有很多村子啊,应该有学堂啊。
“为什么没送,没有学堂吗?”
“有学堂,这附近的好几个村子都有学堂,但是,束修都不低,而且,只接收准备科举的孩子。
我们只想让孩子认几个字,学点算学,以后能去城里做工。
科举啊,对我们来说,太难了。”
他们这些人,离开家,挣的工钱,大部分是要捎回家里的。
哪个人的身后,不是有一大家子跟着。
“佃户呢,庄子上的佃户,他们有送孩子去读书的吗?”
“那更不可能了,他们家里更困难。自己没有多少土地,靠着佃来的的田地糊口。
年头好还行,混个温饱,还能剩点余钱。要是年头不好,或是家里有人生病,或者红白喜事什么的,那就不剩啥了。”
江书韵第一次深深体会,这时代的农民,过得真的挺不容易的。
以前,在江家村,他们地理位置优越。除了种田,还可以去镇上或县里做工,每天都能挣几文钱。
他爹的学堂,孩子从来没断过,来来去去的,一直不少。
村子的各家各户,除了个别的人家,几乎都能解决温饱问题。
“好,我知道了,你忙去吧。”
江书韵想去附近的村里看看,他想亲眼看看,他们是怎么生活的。
虽然他有了原身的大部分记忆,但是,没有那种切身体会,再加上,前世四十多年养尊处优的生活,他对贫穷没有具象化。
以安和他不同,她是从大山里闯出来的,对生活的不易,深有体会。
主仆三人,慢慢的走出庄子,走向附近的村子。
庄子的外墙不远处,就有一个村子,看起来有百十来户人家,像是个大村子。
远远看去村里大多数都是茅草房,泥巴糊的的院墙,还没到成年人的腰。
院子里的景致一览无余,看得清清楚楚。
像很多村子一样,这个村子的村口也有一棵大树,什么品种,江书韵不认识。
看样子,大树有上百年了,树干很粗,需要三个魏东一起,才能抱得下。
大树下,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