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让你是我师妹呢。”
我用调侃的语气掩饰了虚伪,顺势把话题引到了试探:“所以,你愿意引荐我加入ec吗?”
“我很愿意,但是不行。”
索菲娅一个转折打的我猝不及防,好在结果不是我想的那样:“你忘了吗?我当年卧底进入ec,就是因为被他们怀疑、才被安排进入‘顺风车计划’的。”
“而且我们这些‘反渗透计划’的人,基本很难接触到高层,单是我知道的几个人,全抓起来也没太大作用。”
“又是这样!”
我听到这个情况笑出了声,不过是无奈的苦笑:“基层人员抓的再多,也伤不到ec的根本——杨佩宁这个活字印刷的管理真是太绝了。”
索菲娅一时没听明白:“什么活字印刷?”
“一种管理结构,我想的名字。”
我叹了口气把身体后仰,像聊天似的随口解释道:“‘顺风车计划’之后,杨佩宁把剩余的ec成员化整为零,分散成了一个个行动小组。”
“高层人员负责决策和指挥,经过中层把命令传给基层小组,而基层小组只负责执行,不清楚整体的战略目的,甚至接触不到其他小组。”
“就像活字印刷中的一个个字块,只能起到各自的作用、却看不到整篇‘文章’……”
索菲娅若有所思的自言自语,接着忽然想到什么笑了起来:“其实这种结构不是杨佩宁首创,‘曼哈顿计划’就用过类似的模式。”
“曼哈顿计划?谁提案的?”
我心不在焉的随口问道,说完才反应过来不对劲:“是1942年那个‘曼哈顿计划’?”
索菲娅舒展了一下五官表示肯定:“这种模式是用效率换安全,‘曼哈顿计划’的基层参与者,被分割成几百个单元小组,有些人工作了几年,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看着侃侃而谈的索菲娅,我忽然想起她刚才那个笑容:“你好像很了解这种管理模式?”
索菲娅沉默片刻,从口袋里拿出一张磁卡证件:“联合政府驻月球分部、非常规事件调查处理部部长、索菲娅·伊万诺夫·伊万诺维奇——你猜我为什么能坐这个位置?”
这个问题曾经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