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啧啧称奇,围着工坊里第一盏亮起来的灯看了半天,直把眼睛都看花了,才不敢再死盯着看。
姜绾一步成功,步步皆顺,工坊里的工匠更是崇仰至极,接下来在工坊屋顶上架设太阳能板,上山头安装风轮,跟着她干得热火朝天。月余下来风、水、日三种方式相辅,工坊每日的用电终于能稳定供应,除了比蜡烛还亮的灯,还有能自己传送的履带,转速成倍增长的钻类工具……皆让人大开眼界。
工坊里的工匠经历了近两个月的冲击,对这些新奇的东西依然沸腾起来,每日都试着各式新工具,干劲十足地在工坊里从天亮忙到天黑。
工坊的生产线稳定运行之后,姜绾才从连轴转中闲了下来,人也累得连躺了三日。
她在工坊里所行之事,工匠们也渐渐从惊掉下巴到熟悉习惯,唯有孟迟还是与有荣焉,姜绾休息的那几日,他每日替她在工坊里巡视,旁人夸姜绾便好似是在夸他,日日红光满面,志得意满,回来就给她表演各坊工匠的反应和赞叹,乐此不疲。
姜绾休息了三日,精神头恢复过来,马不停蹄就开了两个新的小坊,一专做火药,一专做用火药的火炮,这两间小坊都是她亲自挑选的人,从头到尾不对外透露半分,制出来的火药只用于工坊自身防卫。
她亲自带着这两间小坊里的工匠做事,把制作的工艺拆分成了十几个步骤,分人负责,严防工艺流传出去。
待到第三个月上头,这两件小坊也步入正轨,姜绾才算是真正抽出空来休息。
这段时日她忙得脚不沾地,得亏孟迟细心照顾着吃喝,才没有累得脱相,闲下来后,吃着孟迟专门给她炖的鸽子汤,终是忍不住问他,“夏侯时钰的事,涼京有消息来了吗?”
“还有你说李长安要攻肃国的事,定下了?”
她才刚刚把工坊打理上轨道,若是要打仗,这儿又是大周和肃国交界之处,得有更多的准备才成。
还有陈邵君那儿,她也许久没有他的消息了,若是要起战事,无论如何也要把消息送去给他,免得他滞留在肃国,待事发才要动身归来,怕是不易。
孟迟给姜绾添汤,听她问起外头的事,笑道:“这都过去三个月了,等你记起来,夏侯时钰都不知死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