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没有修改的时间了。她在心里问自己,这就是自称被上苍厚爱的“婴儿潮”年代出生的港人,一个香港道具师的can do (实干)精神吗?小芹有些不屑。
距离过去的八十年代,那个里根----撒切尔年代,经济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正值里根撒切尔时代,香港也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随着内地的改革开放,香港的工业纷纷搬到了珠三角地区。那些陈旧的设备和廉价的劳动力,成为了香港繁荣的基石。
在珠三角的工厂里,机器轰鸣,工人们忙碌地操作着设备。国际上把广东的深圳、东莞都戏称为“世界工厂”,香港的企业家们利用地缘优势,将生产成本降低,产品质量提高。他们的商品远销世界各地,为香港带来了巨额的财富。但事实上香港从一九八三年就自动放弃了制造业。
小芹在导师的提示下思考香港的产业结构变化带来的内在矛盾,以发现就业市场、住房以及食品安全等方面的社会问题。
与此同时,香港的金融、贸易、航运等服务业蓬勃发展,香港成为了亚洲的金融中心,吸引了众多国际企业和金融资本的入驻。贸易的繁荣让香港成为了东西方经济交流的重要枢纽。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香港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内地经济的崛起,没有自主制造业的香港逐渐显露出诸多弊端。香港开始寻求转型,将发展重心转向高科技、创新产业和服务业。
九十年代,美国踏上了信息高速公路,围绕互联网创业的讨论与实践备受关注。尤其美国的科技研发多站在世界前沿,就拿电影拍摄来说,当你还在费尽心思搭影棚,造假景的时候,好莱坞早就用上了电脑动画。小芹对香港电影的认识也停留在武打片、枪战片,而且她看见过香港片场真是毁掉许多小轿车,就只为了一个追捕逃犯的镜头。
她想着自己一定要拍出一两个有影响力的短片来。令她兴奋的是,香港国际电影节,每年举办,来参加的欧美大国、亚洲国家的影视制作人很多,她嗅到了金钱的味道。
香港在小芹眼中是一个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城市,她喜欢出入这里的酒吧,让她觉得很好玩儿的是:她常在酒吧里、聚会上听到黑社会老大在谈市盈率、ipo。仿佛上天